
據《北京晚報》報道,現在總說“看病貴”,這當中除了有醫生、醫院和藥廠方面的原因,其實作為患者,往往也會因為一些誤區和不恰當的觀念導致了醫療費用的增加。那么,有些什么辦法能既省錢,又把病看好的呢?
辦法1:大病大治小病小瞧
一般來說,一些常見的小毛病,如感冒、發燒、肺炎等,一般的中小醫院就能治療,且治療方法大同小異。此外一些小手術也可以選擇在醫療設備和技術水平完全夠得上的二級醫院進行。如果患的是疑難雜癥、危重病或是一些不明原因的突發病,那么最好選擇三級綜合醫院或者專科醫院,這樣可以節省四處輾轉求醫的費用,而且避免耽誤病情。
辦法2:大醫院診斷小醫院治療
一種疾病最首要的問題是明確診斷,只要診斷清楚了,治療起來就簡單多了。中小醫院因為設備和技術的限制,很多疾病難以馬上確診,有的可能治療一段時間后仍需轉診。如果在中小醫院診斷,不僅耽誤疾病的治療,還會浪費一筆住院費、檢查費等。相反,中小醫院的收費標準和運行成本普遍低于大醫院,在大醫院確診之后在中小醫院治療對患者來說會比較劃算。
辦法3:初診最好掛普通號
時下來醫院看病的患者,幾乎都想找專家看病,似乎只有這樣心里才踏實。但是專家門診光掛號費就遠遠超出普通門診,無疑會加大患者的看病開支。而一般醫生都能診治的常見病,如果也掛專家號,就是一種浪費。初診時,無論是專家還是一般醫生.都要根據病情先讓病人做相應的血液、尿液等物理、生化檢查,然后才能確診。因此,初診掛普通號即可,專家號等到復診時可以掛,或者有疑難雜癥時也可以掛。
辦法4:就診帶上老病歷
很多人看病不喜歡帶以前的病歷,每次都圖省事花幾毛錢再買一本病歷,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老病歷上往往記載著患者以前的病史和一些重要的檢查結果,這些資料是給醫生診治的重要參考。如果沒有這些資料,患者又說不出個所以然,許多本可以免去的檢查就要從頭開始,這樣同樣會加大看病的開支。
辦法5:正確、必要的檢查不可省
一般治病的正常程序是檢查放在前,治療放在后。如果省去檢查盲目吃藥,有時不但不能省錢,反而會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后果。明確診斷也是少花錢看好病的前提,因此正確必要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辦法6:看病固定一家醫院
在固定的醫療點就診的好處是既能保證治療、服藥的連貫性。又能節省大量“兩次診療”的費用。(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