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1997年3月開始,他自籌資金,拿出了多年微薄的積蓄,在“迪慶納西族文化生態村”、“歌舞之村”白地吳樹灣村宣傳并說服汝卡東巴大師,動員年輕人學習東巴文化。幾經周折,于1998年三月終于開辦了迪慶州第一所東巴學校——白地吳樹灣村汝卡東巴文化夜校,請汝卡東巴大師和占元任教師,借一所民房為教室,當時,學員中年齡最大的68歲,最小的13歲,東巴大師以講述東巴故事及納西族民間故事,吸引了眾多青年人學習東巴文化。 夜校遠遠滿足不了學員們的學習欲望,于是,迪慶東巴文化傳習館在白地波灣村成立了一個分館。訪問和樹容老師,問其納西族這些古老的象形文字為何稱“東巴文”呢?原來,“東巴”,意為智者,有老師、先生之意,是納西族原始社會中傳承下來的祭師。東巴都知識淵博,能歌善舞,熟知宗教、天文、地理、農牧、醫藥、禮儀等各方面知識。 平常時候,東巴的生活和普通人沒有兩樣,可以娶妻生子,也可以下田勞動,只有在每逢祭祀活動的時候,才體現出東巴的身份。東巴可以說是納西族文化的傳播者,一個東巴就是一部納西文化“活的”百科全書,我們甚至可以稱贊說,“東巴文化是納西族原始古社會各種文化之大成”。東巴文化能代代相傳,益于東巴們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 為了不讓民族文化失傳,和老師傾其家底,致力于傳承事業。他們一家雖然過得清貧,卻很幸福,賢惠的妻子,孝順懂事的兒子,真讓人羨慕。我接受邀請到和老師家里作客,院子里,灑落一地的太陽,柿子樹上碩大飽滿的果實,在陽光下微笑。主人熱情好客,盛情招待午飯,兒子挽起胳膊殺雞,媳婦搬凳子忙著取下掛在廚房里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火腿,一家人忙開了。屋檐下,黃燦燦的玉米棒子掛滿院子周圍,盡顯主人的豐收果實。 品嘗和老師自家采的清茶,吃著自家地里的葵花籽,咬一口自家果樹上采摘下的熟透蘋果,脆脆地甜在口上,甜在心里。小貓、小狗則是跟在主人身后玩耍逗樂,和諧裝滿小院,享受在沒有心浮氣躁和急功近利的世界里,也只有親臨其境才能體味納西人家的溫暖。一桌子熱氣騰騰的菜,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讓我難以抵擋美食的誘惑。開飯了,懂事的兒子禮貌地給客人添飯夾菜,主人、客人笑聲不斷,其樂融融。 據說,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享譽世界的納西東巴經書記載內容極為豐富,神話傳說、敘事長詩、諺語歌謠都有,現存東巴經約4萬冊,經文包含有自然、天文、地理、歷算、醫藥、倫理、道德、婚姻等等內容。 三壩納西人的傳統穿著、古老的語言、民族的舞蹈,可以使人感受到遠古與現代的交融匯合。納西村,承載著多少追夢人熾熱的情懷,聽說北京高等院校的東巴文愛好者們,慕名來到白水臺吳樹灣村,長期起居木楞房里,與村民同吃同住,刻苦翻譯東巴經文,在他們的筆下,詮釋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美麗傳說。 世界上美麗的地方很多,而我,在骨子里向往著在一個民族生態的區域內居住。納西族的天空,納西族的樹,納西族的文字,納西族的一切的一切都透著一種濃郁的民族風情。當我把自己的思想徹底溶入進去,仿佛擁有了一個別樣的靈魂,那靈魂飄蕩在納西族的氣息之中,幻化成永遠不可抹滅的記憶,給人一種很純很美的享受。 歲月如同駛出的列車,在不知不覺中駛出了生命里長長的一段路。生活,需要大智若愚,也需要經常思考,旅途中一些細節雖然是很普通的景象,但文字可以記錄平凡的人生,圖片同樣可以記載多彩的生活,只有用心對待生活的人,才會用心做事,用心體味這個世界,用心熱愛自己所熱愛的東西。 (胡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