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高校為生存,畢業生為保干部身份,用人單位為創收,明知有假,三方仍在一紙協議上做文章,再添上順便掙點錢的人才市場—— 眼下,又到了各單位接收應屆畢業生的時候,各高校畢業生辦理工作也即將截止。此后,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俗稱三方協議)”的畢業生將被視為“未就業”,檔案由學校轉至就業指導中心以及各市縣人事部門保管;和“未就業”學生檔案一起被“打回老家”的,還有那些未簽訂“就業協議”但卻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已就業畢業生”。 檔案事關“寶貴的干部身份”,還涉及到職稱評定、醫療、失業、養老等各類社會保障,于是,以上兩類畢業生只好抓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找掛靠單位搞假接收。 學校需要就業率促畢業生簽約,某些用人單位大章一蓋趁機創收,而學生要保住自己的干部身份,這就業協議上的三方,再添上順便掙點錢的人才市場和那些無奈的畢業生家長們,構成了一條奇怪的“就業生態鏈”。她早被統計為“已就業” 魯麗是去年6月份從北京一所高校畢業的,每個月,她都要去某企業合作公司交存檔費,還要去銀行存入300多元三險費用。待業在家的魯麗,在許多部門的統計數據里,早就已經就業了。 “找到工作但工作單位不簽三方協議的同學,可以另找掛靠單位;沒找到工作的,也可以找一些用人單位幫忙搞假接收”。畢業前,在沒有簽訂“三方協議”的同學中,師哥師姐們傳授的“經驗”幾乎人人皆知。 魯麗從2007年1月起就在一家行業雜志社實習,“實際上,那家雜志社非常小,效益也不好?!濒旣惓姓J,自己去那實習是因為雜志社屬于某研究院,而那家研究院可是正牌的“國家單位”,因此,“雜志社可以解決戶口以及管理檔案?!比欢?,2007年5月初,魯麗卻接到一個致命的通知,雜志社的“就業接收指標”已經被別人給占了。無望的魯麗離開雜志社,家里動用了大量在京親朋好友的力量,終于找到這家名為某企業合作公司的人才公司,付了6萬元錢,公司和魯麗簽訂了“三方協議”,并接收了非北京生源魯麗的戶口,為其保管檔案。 盡管魯麗并沒有在這家公司上班,簽訂的“三方協議”也是虛假的,但為了自己的女兒,魯麗的家長還是掏出了腰包,違心地做了這一切。鉆空子假接收大有市場 今年,北京各高校的畢業生工作提前了,對“三方協議”也是催得緊上加緊。一位畢業生在網上貼帖,“我們的就業率轉眼就達到98%以上了!所有沒正式簽訂‘三方協議’的同學,老師都苦口婆心地勸你上交協議,幫助學校增加就業率,假的也行。我們班的同學都交了……” 顯然,為高校畢業生辦理假接收是國家明令禁止的行為??墒?,令行禁不止,倒指標假接收依然大有市場。 據了解,在北京,國家對很多高新科技企業在政策上進行扶持,這些企業向人事部門申請進京指標也相對容易些,其中就有些“管理靈活”的企業利用這種優勢倒賣指標。為一個畢業生解決北京戶口收費幾乎都在3萬元以上,“2007年行情是最少5萬元。”魯麗說。少數企業每年僅以此就可入賬近百萬元,而掛靠在企業里的畢業生并不能上崗,只是個空名。 還有一些企業和人才市場合作,為畢業生辦理假接收,解決其派遣證問題。“三方協議”上蓋上企業的章,檔案存放在人才市場,人才市場每年收一筆存檔費。據《青年時報》報道,杭州大批人才公司靠鉆政策空子吃飯,為畢業大學生搞假接收。代簽一份協議,公司多則可賺200元,最少也可以掙100元,而僅僅一個小公司的業務量每年就能達到幾千份,收入達幾十萬。干部身份成“金字招牌” “其實我辦假接收主要為了干部身份?!濒旣愔毖圆恢M地說。 一般本科生畢業時的去向包括:派遣、升學、出國、緩分、待分,等等。其中,派遣就是指“簽訂了三方協議,用人單位以正式編制方式接收畢業生,畢業生檔案由學校統一轉到用人單位指定的存檔地址?!睂嵙暺跐M轉正之后,畢業生才可獲得干部身份。一位已畢業的網友勸誡應屆畢業生:“哪怕你的戶口、檔案轉回家,也要在家找個單位搞假接收,只要這個公司有公章,能存活到你轉正為止,你就可以保住干部身份!” 而未簽訂“三方協議”的畢業生,按照相關規定,最遲在兩年內將失去其干部身份。許多高校都明確通知畢業生,“請務必要在兩年內回校辦理‘三方協議’,逾期將無法再辦理報到手續,失去干部身份,檔案轉至戶口所在街道辦事處?!庇浾咭约覍偕矸葜码娊逃?,對方確信了這點,稱就業協議和派遣證是捆綁在一起的,不簽“三方協議”,一段時間后派遣證失效,將失去干部身份。 對于干部身份與工人身份的區別,教育部工作人員稱,現在幾乎沒有差別。但事實上畢業生都知道,主要看在什么性質單位就業,如果是在民營企業,那影響就很小。如果是在國企、機關、事業單位,影響就會比較大。而以后如果換工作,沒有干部身份,對工作單位之間的銜接也會有一定影響。 “如果當初我沒花那6萬元,我的戶口和檔案就應該回本省,二年后派遣證就失效了,無法再改派。”魯麗說,“而現在,我可以以干部身份在北京流動。”就業率事關高校存活 “先簽就業協議,才能領取畢業證。”2008年7月8日,《楚天都市報》報道了江漢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這項規定,老師給學生群發短信稱“帶蓋了章的就業協議書來學校拿畢業證,隨便什么單位的章子都行……”對此,校方解釋一語道破天機,“這樣學校就能統計出就業率,而就業率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招生?!? 就業率,在高??磥黻P系重大,影響到新生的招收規模、重點學科的建設等等。在《教育部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規定:要把畢業生就業率作為評議高校設置的主要依據和參數;凡就業率低的學校,一般不得評為優秀;對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得好的學校,適當核撥經費等。而從2005年開始,教育部和其他有關部門就表示,高校招生計劃與畢業生就業狀況要進行適度硬性掛鉤,就業率連續3年不足30%的專業要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也因此,圍著就業率指揮棒轉的高校,屢屢爆出“沒就業協議答辯成績不合格”、“沒就業協議不能領取畢業證”、“黨員同學必須要帶頭簽就業協議”的新聞。 頭頂“高就業率”的光環,學校招攬了更多新生入校;用人單位順利地享受著“假接收”的創收大餐;人才市場則增添了不少“存檔費”的額外收入。而在“就業生態鏈”里,魯麗們在為這一切買單。(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