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深受各國政府關注,在經濟不景氣時期尤為如此。新年伊始,國務院便出臺七大措施扶助大學生就業。本期深度關注我們把視線轉向國外,看看世界各國政府、高校、企業及其他社會團體如何多管齊下,共同為大學畢業生這一群體的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國外大學生就業心態 法國:興趣先行 大學畢業生找第一份工作時最重視的是什么?在法國大學生們的答案中,“工資收入”這一因素的排名相對靠后,不過,他們最重視的是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 法國大學生最看重的因素按照重視程度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工作令自己感興趣、良好的工作環境及氛圍、在公司發展的前景、工作中有自主權、個人生活與工作達到平衡。工資收入在大學生們考慮就業時排名第六位。 俄國:不介意改行 俄羅斯是一個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極高的國家,高中畢業生的大學入學率很高,跨入大學校門只是被看作成年生活的起步。 在俄羅斯,所從事的工作和所學專業相去甚遠的大學畢業生比比皆是。他們往往在畢業后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需要再進行相關專業的再學習和再培訓。 瑞典:不求高薪 面對勞動力“買方市場”,瑞典大學畢業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找工作的態度由被動變主動,過去,一些著名企業上門求才,大學畢業生則待價而沽。 現在形勢變了,一個招聘崗位往往引起二三百人前來應聘,競爭異常激烈。瑞典大學畢業生也不再對薪水提出過高要求。 印度:甘心低就 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只有10%的人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其余除了部分人決定考研究生繼續深造外,絕大多數人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調整心理預期。 一些學生甚至放棄專長去做一些根本不需要高學歷的工作,使得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售貨員、大學生司機。 巴西:先就業后擇業 巴西大學畢業生增長速度迅猛,大學生普遍認為,畢業后只能先就業后擇業,不管對工作是否滿意,都要先干起來,逐步積累工作經驗,一邊工作,一邊尋找自己所喜愛的工作。 雖然小企業和服務行業這些單位收入低,工作流動性大,但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應聘者卻只增不減。 英國 美國 大學生就業 政府扶助就業出奇招 英國:推行“國家實習計劃” 由于經濟不景氣,英國今年夏季畢業的大學生面臨巨大就業壓力。英國政府官員1月10日披露,政府計劃推行一項“國家實習計劃”,幫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學生到企業或其他機構實習3個月,培養職業技能,幫助他們最終實現就業。這也將有利于在英國畢業的中國學生們留在當地找工作。 據了解,這項計劃幫助大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先實習3個月,希望通過這3個月的帶薪實習提高畢業生的技能和經驗,畢業生實習完畢后還有機會獲得全職工作。盡管參與實習計劃的畢業生無法從實習機構拿到全額薪水,但薪水略微高于政府給予學生的助學金和助學貸款總和。目前,英國巴克萊銀行和微軟公司等4家知名企業已決定加入“國家實習計劃”,一些公共部門、慈善和志愿者機構也收到參與邀請。 據悉,英國失業率近一段時期出現攀升勢頭,有關統計數字顯示,全英失業人數現階段接近200萬。由于經濟不景氣,不少大公司紛紛減少對應屆畢業生的崗位需求,或僅把招聘目光集中在牛津和劍橋等名校身上。與以往相比,2009年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專家建議畢業生考慮降低就業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