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汝石木結構的木楞房 干欄型木楞房也是一種古老的居住形式,一直傳承至今。在尼汝常見的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純木結構的木楞房,一種是石木結構的木楞房。純木結構的木楞房多用于牧區,一般為落地式的一層長方形平房,多用圓木重疊垛成為墻壁,人字型屋面,屋頂覆蓋木板,屋內四周順墻壁設置放物平臺,中央設火塘,兩邊坐人并睡眠。而石木結構的木楞房多分布在農區,一般為兩層平房,一層由石砌為墻,用來養牲畜和積肥料,二層用圓木重疊垛成墻,有的四角立大柱,圓木重疊穿斗于柱間,中央設火塘,作為人居。屋頂結構與一層純木結構的木楞房相同,人字型兩流式屋面。 上棟下宇型平頂房是尼汝的主要居住形式,僅流行于農區,一般為兩層人字型兩流式平頂房,以土木結構和石木結構為主,以夯土或砌石為墻,夯土的以砌石為墻基,一般在墻基上夯十二板墻為封頂,墻體下寬上窄,內直外傾向上逐漸收尾,墻體外多刷白色。三面夯土或砌石為墻,正前方留作通道走廊,二層前檐雙層斗拱,獸吻雕梁,色彩協調,風格別致,極富地域性民族特色。房屋以柱子為單位,有16柱、25柱不等,這與家庭的大小和經濟條件所決定。不管是富裕人家的房子,還是普通家庭的住房都有豎粗中柱的習慣,有的家庭的中柱粗得連兩人合抱也圍不過來。在山上選擇中柱材料時,特別注意樹子的形狀、年齡、長勢,多以選擇樹桿粗壯、樹葉茂密、樹果豐碩的為中柱。尼汝人認為,中柱的粗細可以評定房子的牢固和氣魄,還可以展示出房主的貧富程度。房屋構造豎木為柱,連柱架梁,梁上搭檁,順檁搭椽,椽上鋪木片,加黃泥夯實為平頂。在平頂加人字型兩流式木板屋面,用白石頭壓木板,由于尼汝雨量較多,用兩面坡加大排水速度,以防雨水進入屋內。用木地板分隔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養畜。窗戶、門楣為木制,做工精細,尤其是窗戶的制作十分講究,窗戶多為長方形,高寬比例較為嚴格,下寬上窄,窗口內窄外寬的向外展開,窗框內邊雕刻吉祥圖案,外邊刷黑漆。黑色窗口鑲嵌在白色墻體中十分醒目。多為一家一院,院壩比較寬闊,圍墻較高。院壩多作飼養牲畜,積蓄肥料,堆積柴薪,婦女紡織,男人作坊。院壩的大門別具風格,由門框、門楣、斗拱組成,多為兩扇開放,門框雕刻繪彩,門楣前檐雙層或多層斗拱,繪畫色彩協調。大門上繪畫的虎牛對峙圖尤為獨特,尼汝人把老虎和牦牛當作家庭的守護神,家家戶戶在大門的斗拱上方畫虎牛對峙圖,以示把守著大門,一切鬼怪邪惡擱置門外。因為,尼汝人認為老虎和牦牛是兩種不同科同類的動物,既可以相互監督,又可以互不侵犯的和諧相處,把守著大門,抵制一切鬼怪邪惡擾亂家庭。 二層作為活動的主要場所,從院壩上樓梯到二層過走廊進門,按順時針方向在屋內繞一圈出門,二層依次為走廊、過渡間、中堂間、存放間、收藏間、經堂間、倉庫間和曬陽臺。用木版隔整房間,每個房間大小不同,功能各異。經堂間在藏族的居室結構中占重要組織部分,但在尼汝的居室結構中根據家庭的情況所決定,一般修經堂間的不多見。 不管是大型房還是小型房都是中堂間最大,由兩楹四間組成,以中柱為中心,十分注重對中柱的華麗裝飾。中堂間是燒香祭神、燒火煮飯、飲食起居、招待客人、公眾議事、舉辦紅白喜事的重要活動場所。中堂間的四周裝飾和布置十分講究。從過渡間進入中堂間,左側是精雕細刻的櫥柜和神龕,正前方是繪有吉祥八寶圖為主的福澤墻壁,右邊下方是雕刻精美、裝飾華麗的水缸亭,右邊上方是舉行佛事活動的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