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 促進文化大繁榮是我們國家的重大國策,是偉大工程,我們要絕不含糊地貫徹執行,但是我們在舉辦以文化為主題活動的時候,從上到下,總是欠思考內容與形式的問題,輕內容重形式,缺乏深挖細掘,粗放式的舉辦活動,在形式上轟轟烈烈,在內容上冷冷清清,達不到真正的目的和初衷。 我想以州內某村舉辦的文化節為例,談論一下以文化為主題的節日太多精品太少,產生的利與弊的問題 。今年8月10日,在《迪慶日報》和《香格里拉網》均刊播了相關消息,該報道說, 近日,我州某村舉辦了首屆民俗文化節。全村男女老少、鎮村干部和來賓歡聚一堂。 民俗文化節主要以藏民族茶會歌、婚歌、情歌、勞動歌及傳統鍋莊舞蹈等為主題,還開展了以藏族傳統體育項目為主的比賽,如藏棋、搬石頭、拔河等。 村民們在舞臺周圍搭建帳篷,并將各自家中的特色展品展示出來,供大家欣賞?;顒又荚凇巴诰蚝秃霌P傳統藏文化、和諧發展、共同富?!保娛滞瞥龉澣瘴幕放疲⒆惝數刎S厚的藏族歷史文化資源,找準藏族歷史文化與時代文明的結合點,實施“一鄉一品”、“一村一品”品牌戰略。以特色文化帶動經濟發展,以傳承文化與村民致富相結合,培育有群眾基礎和時代特色的共同精神追求和文明風尚,塑造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藏區農村新風尚。 8月14 日,我們《迪慶藏文傳媒》微信公眾臺也刊發了該消息,我就產生了疑問,在一個小小的村里有兩個文化節,從2015年開始某家企業也在舉辦文化節,到目前已經舉辦了兩屆,社會反響還不錯。現在村里又舉辦類似的文化節,從內容與形式看兩個文化節大同小異,連宣傳報道的內容也是幾乎一樣,但為什么不能村與企業集中力量聯合舉辦起來,使文化節做大做強,提升質量與效果。 我就把該文化節的藏文版消息又轉發到我的私人微信圈里,讓朋友們一起分享,并寫上了導語,目的是拋磚引玉。導語是這樣寫的:近年來,迪慶在趕一個時髦,就是在趕舉辦文化節的時髦,這在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中,出現了一些輕內容重形式的問題,人曰我曰,東施效顰,最為突出的是不見各自的特色,趨于雷同,連自己也不像自己,對文化傳承與保護還有多大的意義?發出去了之后,就引起了朋友們的熱議,熱議的內容也不少,從朋友們的字里行間里可以看出,朋友們是在擔當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責任,也算是有責任心的熱心人,都有自己的經歷,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在此摘錄其中如下: 和翠堂評論說:“成立各種各樣的協會(分會)和舉辦各種沒有多少實質內容的文化節,群眾是不大喜歡的,只是不愿意出聲而已?!?/p> 康巴雪評論說:“一窩蜂地湊熱鬧式文化節。”他又評論說:“的確,用心用情才能做好,急功近利和浮躁只會毀了文化?!?/p> 格咱-阿來-阿奔評論說:“迪慶因為缺乏文化底蘊,舉辦者對文化膚淺認識,因此永遠停留于自娛自樂的怪圈。且喜歡搞一些藏區山寨版,讓人欲哭無淚?!彼€補充評論說:“在迪慶人的觀念里,只要會唱一首藏歌或者跳一曲鍋莊舞,大家都認為是懂文化的人,甚至是屬于搞大文化的人?!彼指M一步地對文化進行闡述說:“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及態度,更是一種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思想內容、觸及靈魂深處的再現,是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總體反映,寄予了豐富內涵的無價之寶。無論任何潮流都不能因為踐踏文化而居功自傲,而是有了文化的存在,認識自己的價值,那我們就沒有隨波逐流。” 還有一個朋友圈里的微名叫唯有我獨尊的評論說:“喜歡跟風?!?/p> 的確,迪慶實施“文化興州”以來,可以肯定地說,成效顯著,但有些部門和單位的舉措存在東施效顰的模式,尤其是目前以文化為主題的節日太多精品太少,反而使自己不像自己了,失去了自己的樣子。有時候正如我們藏族俗話里所說,狐貍模仿老虎跳,狐貍的腰桿被狗折斷。這句俗話很有哲理,我們可以深深的領會一下,會有不少的啟發。 關鍵是當前我們在實施文化項目中,應該多留心留意,抓住文化的本真,不曲解,不放大,不縮小,創新有本源,不離譜,不出格,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如果辦不好文化節,別人會取笑我們,別人還會說,他們又在憨縱亂跳,辦一些沒名堂的活動。 其實,舉辦文化節要的就是內容,以內容為王,內容才是本源,沒有本源,再好的形式也沒有生命力。 舉辦文化節不是不好,而是很好,能夠把文化持續傳承下去,能夠把文化持續發展下去,不忘初心,但要做到寧缺毋濫。 我還認為舉辦文化節,要辦精品文化節,辦拿得出手的文化節,讓人震撼的香格里拉品牌的文化節,絕不能停留在自娛自樂的文化節上,通過文化節把文化帶動起來,把文化活起來,讓文化變成真正的“活化石”。 尤其值得高興的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將對全面復興傳統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抓住這一良好的機遇,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好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深度挖掘節日文化的價值,打造精品文化節日,傳承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總而言之,我們要堅信文化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并不是在一兩天里就能做好的,而是通過長期的積累、長期的傳承和發展而來的,因此我們既要過節,更要過好節,必須去珍惜它、關注它、呵護它,讓它永遠活在我們的當下,實現其真正的價值,這才是文化傳承和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