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林改故事搬上銀幕 “《踏界》大部分劇情都是取材于武寧縣,片中很多感人的故事,都是武寧縣在林改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故事!”李音音女士動情地對記者說。“在編劇過程中,我們走遍了武寧的山山水水,我們每天都被這些故事感動著!” 2004年9月,武寧縣作為江西省七個試點縣之一,全面啟動了以“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林權改革。通過不懈努力,林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決,林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被譽為“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驗延伸到山上”。 去年4月20日至21日,溫家寶總理視察該縣時,對武寧林改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指示“要大力宣傳江西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就像宣傳當年的‘小崗村大包干’一樣。”很少題字的溫總理,還留下了“山水武寧”的珍貴墨寶。 武寧林改作為江西林改巨大成就的一個縮影,引起了江西經典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李音音的極大興趣,她決定以林改為題材拍攝一部電影。今年初,影片在遂川縣正式開機。影片制作完成后,首先選擇在故事的主要取材地武寧縣試映。 “影片盡管是在遂川縣拍攝,但許多外景畫面都是取景于溫總理視察過的武寧縣長水村和廬山西海。影片真實地再現了林改工作的艱辛,劇中‘月梅’上山踏界勾圖,‘月梅媽’去世時無人送終等情節,都來源于武寧林改過程中的真人真事。所以我們在觀賞這部影片時,感覺非常親切!”武寧縣林業局副局長陳世平說。 該片即將在全國公映 一部好的電影,需要一首好的主題歌來升華。“事實上,在我們還沒有拍攝電影的計劃時,溫總理就已經為影片作好了歌詞!”李音音女士開玩笑地說。原來,溫總理到武寧考察林改后不久,《人民日報》就刊發了他的詩作《仰望星空》。“我們不知道溫總理寫這首詩,是不是考察武寧林改后的感懷之作。雖然詩歌內容并不是直接寫林業,但是詩歌中所表達出來的為人民服務的博大胸懷、不懈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李音音女士感慨地說:“這種胸懷,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推進一切工作,包括林業工作的靈魂嗎?”于是,電影劇組決定就用這首現成的詩作,作為電影主題歌的歌詞,并邀請因一曲《黃土高坡》而成為“西北風”代表人物的歌手胡月譜曲。 胡月后來在向人們談起這首歌曲時說,她在譜曲時,正是我國南方雪災最嚴重的時候。看著電視屏幕上溫總理冒著嚴寒奔波的情景,她深受感動,旋律自然而然地從心底流淌出來。 “《踏界》主題歌《仰望星空》旋律優美,婉轉,聽起來深沉,大氣,壯懷激烈,給人以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使命,催人奮進。雖然是主旋律歌曲,但是非常具有傳唱性,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許多觀賞過試映的觀眾都向記者道出了他們的共同感受。 據了解,影片在北京、江西等地試映后,廣受好評,該片即將在全國公映。李音音女士告訴記者,今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吹響了中國全面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號角。為此,國家林業局已經將這部影片作為在全國范圍內大力宣傳林權改革的重要文藝作品。 (本文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