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疫情 內地新增11例甲流患者 衛生部昨晚通報,6月15日18時至6月16日18時,全國內地新增1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其中,北京報告3例,福建、四川、天津各報告2例,廣西、廣東各報告1例確診病例。截至目前,我國內地共報告237例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已治愈出院97例,140例在院接受治療。新增患者中,四川新增的一例為二代病例,患者是美籍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目前,該患者已轉入成都市傳染病醫院隔離治療,病情穩定,其密切接觸者13人已全部追蹤到并實施了醫學觀察。 釋疑1 警告級別升至6級是否疫情加重? 警告級別不等于嚴重程度 記者:世衛組織在宣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升至最高級6級同時,也強調疫情嚴重程度只是“中等”,如何理解這兩個程度的界定? 曾光:現有的流感大流行預警級別和應急響應舉措,都是此前針對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來設定的。 但目前看來,H1N1與H5N1有相當大的差別。新型的H1N1傳播性非常強,且是反季節傳播,目前在北半球國家的疫情依然快速增長,而進入秋季的南半球形勢更為嚴峻;但與H5N1的高致病性和高致死率不同,H1N1至今表現溫和,很多輕癥病例可自愈,只是少數國家不同人群中,如有基礎病的老人、孕婦或土著人群,逐漸出現重癥、死亡病例增多趨勢。 因此,世衛組織一直在強調,6級只是地域流行概念,但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嚴重程度,可翻譯為中等,也可譯為溫和、一般。但未來的全球疫情形勢目前并不明朗。 釋疑2 疫苗是否人人都接種? 歷史警示疫苗安全性第一 記者:等秋天疫苗批量上市后,大家普遍接種疫苗,人群中有了免疫力,是否也算是一種有效的社會防控? 曾光:疫苗并非人人都需要,都能接種。我們要正確認識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它并非萬能。 欲速則不達,我認為,對于人類從未有接種經驗的甲型H1N1疫苗,安全性最關鍵。1976年,美國軍營中流行過一場豬流感,當時美國政府錯誤估計了疫情形勢,接種了約4300萬人份的疫苗,并開始在人群中接種,結果造成嚴重不良反應。我們應從歷史教訓中汲取經驗。 目前,中國衛生部門正在組織相關專家制訂疫苗接種方案,但不是人人接種,我們的疫苗是針對高危人群,比如有基礎性疾病,染上流感會危及生命的老人、醫務人員,還有在疫情傳播鏈上起關鍵排毒作用的中小學生。 釋疑3 國家儲備達菲是否夠用? 輕癥患者無需用達菲 記者:隨著病例快速增多,我國目前的醫療救治能力,包括達菲(抗流感藥物)的儲備是否跟得上?此前有專家說過,我們達菲的儲備有限,但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似乎中國各地目前對所有確診病例,包括癥狀非常輕微的病例,都在用對癥中藥結合達菲抗病毒的方法治療。 曾光:達菲有尚需臨床監測的副作用,抗甲型H1N1病毒的能力,也還需臨床驗證。我不建議人群對流感的預防使用達菲,對于輕癥確診患者,現在很多專家也不建議使用達菲。臨床醫生完全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從衛生經濟學角度看,最安全、有效的對癥治療方案;對于輕癥患者,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不應用達菲,患者也完全可以痊愈。在全球多個國家,很多輕癥患者是不需住院治療,可以自愈的,這樣的經驗我們也要借鑒。 釋疑4 是否該禁止患者反復乘公共交通工具? 不應譴責“逛逛”歸國者 記者:此前我國確診病例中,個別患者歸國后,沒遵循政府建議居家隔離,反而到處游逛,在發病前后反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此舉是否造成社會防控成本的極大浪費,有什么法規或措施能禁止這種不負責行為? 曾光: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口岸檢疫法規,只對傳染病感染者及密切接觸者有法律約束力。對入境健康人員,沒有法律法規限制其行動,我覺得,政府不應對所有入境人員,特別是留學生,有過多強制性的監測要求,對他們應是友善的建議、指導和必要時的幫助。 目前,的確出現個別留學生沒在意病情,回國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但我想他們都不是故意的,就像難免有小孩子不聽話,政府相關部門和媒體也不應再對他們做出嚴厲譴責。(稿件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