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高村一大學生回鄉創業見聞 楊兆坤從農大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妻子正在喂豬,現在是他的得力助手。 奔流而下的金沙江水一路急流如湍,在木高村境內卻平緩了許多,江邊荒灘近40畝地上,建起了許多廠房,這里正孕育著一個回鄉創業大學生的追求與夢想。 木高村由于受歷史和地理的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特別是群眾的市場意識非常淡薄,村民們的主要經濟收入靠傳統的種養殖業,是典型的靠天吃飯的貧困村寨。出生在木高村的楊兆坤從小目睹了父輩們這種日出而勞,日落而歸的傳統耕作方式,也飽受了貧困的辛酸。家里的父母親靠田地過日子,自己和弟弟是父母親靠賣雞、賣豬上學讀書的,村里的很多同齡人都由于貧困而輟學了。 “農家孩子知群眾致富難”。2003年,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楊兆坤選擇了農大畜牧獸醫專業,從那天起,他立下了一個志愿:靠自己的知識帶領家鄉的群眾脫貧致富。3年的專科學習時間一瞬而過,2006年,楊兆坤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從農大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后,為了實現當初的許愿,帶著夢想,帶著激情,沒有去參加考試或留在城市里,他放棄了報考公務員的機會,毅然回到了農村,他想在農村必定有他發展的廣闊空間。 剛回到家里,他就開始籌集4000多元在家里辦起了養雞場,但理論與實踐畢竟有差距,楊兆坤掌握的是書本上的專業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他的養殖場沒過幾個月就關門倒閉了。在家人的幫助下,楊兆坤沒有氣餒,他重新振作起來,通過多方調查和認真總結后,他發現創辦養殖場,最關鍵的是要找準市場行情,他總結出了走“市場化、特色路、規模化”的養殖理念,他看好了香格里拉野豬養殖這一廣闊市場前景,在通過多方調查和驗證后,決定進一步做強做大香格里拉野豬養殖業。2007年,通過貸款和親戚好友的幫助下,投資4萬多元創辦起了香格里拉野豬養殖廠,購進了一頭野公豬和10頭母豬,并在他的精心設計下,建設起了科學合理的圈房,由于養豬場科學有方,管理到位,他精心創辦的養豬廠一年內就見效了,資金和規模都以滾動式發展,特別是在養殖中,楊兆坤不進飼料,采取綠色養殖的方法,自己按照所學知識,配置綠色健康的飼料,他養殖的豬肉質鮮美原味,深受消費者青睞,年出欄出已經達到了幾百頭。為了進一步做好養豬這一項目,2009年,楊兆坤再一次通過貸款24萬元,擴大了養殖規模,年收入達24萬元。 楊兆坤說,他創辦養殖廠的目的,不是為了他一個人致富,而是想帶動整村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奔小康。下一步他將在木高村里成立“野豬養殖合作社”,通過自己的育豬扶持和技術扶持,引導更多的村民投入到野豬養殖這一行業中,最終實現“公司+基地+農戶”的養殖路子,使養豬成為整個木高村致富增收的新產業,讓更多的群眾從野豬養殖中得到實惠,從而實現共同致富的目的。(高劍平 陳義 卓瑪拉初 卓瑪央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