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西縣擴大開放培育支柱產業紀實 “去年,我們家光是賣蜂蜜就收入12000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維西縣塔城鎮川達村61歲的養蜂大戶老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收入增加了,我們家蓋了新樓房,買了一臺拖拉機。”像老余一樣,廣大農村群眾在維西縣發展生物產業中得到實惠。 近年來,維西縣委、縣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造性地提出“113”產業發展布局,擴大開放、招商引資,解決產業發展中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問題,不斷加大支柱產業培育力度,以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促進縣域經濟大發展,廣大群眾在發展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綠了荒山,富了農民。該縣按照招強商、扶龍頭、建基地、興產業、帶農戶的思路大力發展生物產業,促進生物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帶動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許多企業入駐維西開發生物資源,加快生物產業發展步伐。到2011年底,維西縣注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各類經濟組織達111家,其中規模以上的龍頭企業有5家,省級龍頭企業有1家,州級重點龍頭企業有3家,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有77家。 在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下,維西縣生物產業基地建設快馬揚鞭。截至目前,完成優質核桃密植型種植4.4 萬畝,155.7萬株,實施野生鐵核桃改良510畝,新增中藥材種植1694畝,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2萬畝,推廣新技術養蜂1580箱,推廣種植葡萄2366畝,其中冰葡萄640畝;建成康邦公司年產1500噸核桃乳生產線,拖枝生物園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園區“三通一平”及征地等工作有序開展,生物產業基地建設和加工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以核桃為主的生物產業已逐漸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保障。2011年,維西縣生物產業產值預計產值突破6個億。 水電建設步伐加快,“三江”腹地眾水流金。維西縣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華能等大企業集團紛紛入駐維西,開發豐富的水能資源,開啟維西縣以瀾滄江一線為重點的水能資源開發新征程,水電產業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成為支撐維西縣跨越發展的支柱產業。瀾滄江里底、烏弄龍梯級干流電站建設和托八電站建設前期工作有序推進,2011年,完成投資12億元,瀾滄江支流中小型電站建設速度加快,完成投資2.47億元。電氣化縣建設穩步推進,電網結構不斷升級優化。2011年,維西縣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9.80萬千瓦,發電量達57892萬度,產業規模和效益大幅提升。維西縣正朝著建設滇西北重要水電基地縣目標邁進。 工業化是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逾越的階段,工業落后是制約維西縣跨越發展的“瓶頸”。維西縣委、縣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始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高標準、高要求推進礦產業開發,穩步推進香格里拉維西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縣外資金、技術、人才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開創新型工業化建設新局面。 位于攀天閣鄉美樂村的吉期洛原本是一片荒山禿嶺,如今,一個新型工業片區正在這里崛起。去年,昆鋼入駐吉期洛,昆鋼50萬噸還原鐵項目完成投資5200萬元。目前,昆鋼50萬噸還原鐵生產線項目建設緊鑼密鼓,按照計劃,今年將實現投產。 旅游文化產業在改革開放中大步朝前走,成為富民強縣的新興產業。該縣以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為中心,以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為依托,繼續加大了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為核心的塔城景區后續建設和推介,完成了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努力促進文化與旅游業相融合,積極打造“三江并流”腹地世界級旅游品牌,旅游業發展邁上新臺階。2011年,維西縣接待國內外游客87.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8%,旅游社會收入達56700萬元。 擴大開放興產業,富民強縣譜新篇。維西縣生物、水電、礦產、旅游產業感應著時代前進的脈搏,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維西縣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預測,到2011年底,維西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30%;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投資39.15億元,同比增長25.3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477萬元,比上年增長42.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678元,同比增長12.2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95元,同比增長22.22%;解決了5000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楊洪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