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西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紀實 近年來,維西縣結合縣情,緊緊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一重大課題,努力探索,積極實踐,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維權親民促和諧 春節前夕,來自四川的農民工熊華富和22名工人在維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的幫助下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這是維西縣開展維權親民工程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維西縣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實施維權親民工程,加大勞動執法力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一是結合《云南省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試行辦法》和《云南省農民工工資保障支付規定》,把農民工工資支付的責任明確到工程總承包企業。按照“誰承包、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建筑總包企業和分包企業的連帶責任,分包企業無力支付的,由總包企業墊付。二是加大專項檢查力度,排查矛盾隱患。為預防和減少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存在隱患的跟蹤監督力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積極維護農民工的權益。該縣還多次開展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專項檢查,深入到每個施工單位,嚴排細查、登記造冊,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且整改不力的企業,在評先樹優中一票否決。三是暢通舉報渠道,及時查處欠薪投訴。依托“12333”政策咨詢電話和“96128”陽光政府專線,開通了農民工維權舉報投訴電話,實行專人接訪,真正把工作做細、做實,確保不因清欠工作而影響社會穩定,為廣大農民工的舉報投訴提供了便利途徑。 同時,維西縣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確立“雙維權、兩服務”理念,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縣司法局聯合成立了勞動關系調解委員會,堅持“重調慎裁、先調后裁”的辦案原則,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58件,涉及220人,涉案金額260.52萬元,結案58件。 2011年,維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接到來信來訪、電話投訴等各種案件255起,涉及農民工5578人,為農民工追討工資3595.54萬元,倍受廣大農民工的一致好評。 包案化解見成效 家住攀天閣鄉岔枝落村的張建忠夫婦把一面印著:“為民分憂、為民解難,是人民的好書記”的錦旗贈給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偉強,充分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維西縣委、縣政府的信任。 針對維護藏區穩定的任務和要求,維西縣定期開展排查處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工作,使各級各部門進一步重視群眾的利益訴求表達,把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和預防突發性、群體性事件作為一項日常性工作來抓,建立健全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情報信息的收集,在第一時間掌握情況、第一時間報送領導、第一時間化解處置。采取預約登記、領導接訪、帶案下訪、聯合辦理重點案件、領導包案、督查督辦等工作方式,確保信訪渠道的暢通和復雜疑難信訪案件的解決。全面開展信訪積案“清零”行動,扎實推進“清積案、化新訪”工作,縣委政法委、縣信訪局通過認真梳理,把19件信訪積案作為突破口,其中積案時間最長的已達20年之久。縣委督查辦下發了《信訪積案督辦通知》,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縣委督辦人、政府落實人、司法局包案調解人、信訪約談時間、最后化解期限,切實做到了“一個信訪案件、一個分管領導包案、一套班子跟蹤服務、一個方案具體操作”。 通過開展信訪積案“清零”行動,使一大批多年的信訪積案得到了有效的調處化解,各種不同形式的民怨、民憤得以平息,群眾對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更加滿意,黨委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增強,為維西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創新機制化矛盾 去年以來,維西縣始終不斷強化社會管理,結合縣情實際,出臺了《維西縣關于〈云南省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意見》、《維西縣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深化基層為民服務體系建設方案》等多份創新社會管理的文件以及規章制度,從各個層面推進社會管理工作。 強化實有人口管理,特別是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制定了《維西縣關于〈云南省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意見》,堅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認真解決就業、就醫、就學、住房等方面的問題,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等部門依托流動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做到信息共享、管理互動。進一步落實承租人、用人單位和監管部門的責任,做到“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管人”,提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 切實加強危險物品管理。為進一步加強危險物品管理,維西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開展民用爆炸物品安全大檢查的通知》,在全縣開展一次為期兩個月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大檢查,進一步推動“治大隱患、防大事故”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向縱深開展,全面強化對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縣委、縣政府圍繞“十二五”社會管理創新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重點項目,不斷創新思路,努力在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按照《迪慶州綜治維穩暨“平安創建”目標管理責任狀》要求,2011年度,維西縣委、縣政府與鄉(鎮)黨委、政府和縣級單位簽訂了《綜治維穩暨“平安創建”目標管理責任狀》,鄉(鎮)分別與所管轄的村(社區)簽訂了責任狀,簽訂率100% 。建立健全了以貫徹“三重一大”為主的《維西縣基層黨組織議事決策制度》、《村“兩委”工作規則(試行)》、《維西縣鄉(鎮)干部職工管理辦法》、《維西縣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深化基層為民服務體系建設方案》、《加強村級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實施意見》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綜治維穩基層基礎規范化建設的意見》等措施,使各項社會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有效,呈現了社會管理創新由點及面、整體推進的良好態勢。 筑牢“大調解”工作格局 縣委政法委始終把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作為一項基礎工程、社會工程和民心工程,健全機制、創新舉措,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內部、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通過構建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實現矛盾糾紛常態化化解,有效地維護了全縣社會穩定。 定期召開會議分析研判綜治維穩形勢,及時發出預警信息。結合縣域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實際,制定了《維西縣貫徹落實<人民調解法>推進大調解工作格局實施方案》,強化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推進人民調解進基層法庭、基層派出所,把調解優先原則貫穿到執法辦案的各個環節。扎實開展矛盾糾紛積案“清零”行動,共化解歷年來矛盾糾紛積案16件,一批多年的矛盾糾紛得到調處化解。 針對維西縣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宗教管理等各行業出現和潛在的隱患問題,縣委政法委專門增設了情報信息科,構筑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情報信息網絡。2011年以來,在全縣普遍推行了工作動態周報制、重大情況專報制、經驗做法簡報制,受到了州委政法委高度肯定并向全州推廣。開展了“解決影響維西縣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之我見”百人意見征集活動和政法部門及其領導班子成員群眾滿意度調查。共收集社會穩定信息729條,上報州委及州委政法委工作動態信息、專報、簡報62期。一年來,全縣公安系統排查調解矛盾糾紛961起,上訪信訪案3件;司法系統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533件,成功1524件,成功率為99.4%。(李清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