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日報社“四個一”活動見聞
給困難群眾發放慰問金和慰問品。 2月16日,迪慶日報總編輯錢興一行深入到傈家山寨中路鄉拉嘎洛村臘馬洛村民小組開展“四群”教育活動,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訪民情、聽民聲,共商發展大計,千方百計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難題。 (楊洪程 攝) 春節剛過,瀾滄江畔乍暖還寒。懷著對貧困山區群眾的深情厚誼,2月16日,州委宣傳部副部長、迪慶日報總編輯錢興一行來到傈家山寨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把“四個一”活動要求落到實處,奏響干部群眾心手相連,攻堅克難,共奔小康的旋律。 早晨的陽光照耀在維西縣中路鄉拉嘎洛村臘馬洛村民小組背面的雪山上,上午10時許,錢興一行沿著崎嶇的通組公路來到臘馬洛村民小組黨員活動室。 “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臘馬洛群眾的關心和支持!”臘馬洛村民小組副組長蔡永春和報社副處級干部掛鉤扶貧的4戶貧困群眾及4個貧困學生在門口像迎接親人一樣迎接錢興一行。 “我們是來當學生的。”錢興在民情座談會上說:“請你們敞開心扉談談生產生活上有什么困難,要求我們做什么?” 春節前夕,迪慶日報社慰問組來到臘馬洛慰問生活困難黨員和困難群眾,給他們發放了慰問金。春節剛過,親人又來了。參加座談會的村組干部和困難群眾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起了近幾年來臘馬洛發生的巨大變化:通組公路通了,電也通了,看上了電視,住進了安居房,貧困群眾就醫難、上學難等問題得到緩解,貧困群眾享受到了“低保”。話語中體現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好主題。 交談中,村組干部還向錢總一行反映了臘馬洛及附近的四個村民小組人畜飲水困難、群眾增收難等突出問題。 “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群眾的愿望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錢興在了解到臘馬洛群眾生產生活上還有許多困難后說:“我們要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千方百計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難題,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通過與村組干部和群眾共同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的思路明確了。大家商定,與水務等有關部門協調,盡快為臘馬洛及其附近3個村民小組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迪慶日報社配合村“兩委”扶持2戶農戶發展當地白毛烏骨雞養殖產業,同時大力發展中華蜂養殖業和核桃、中藥材種植業;加大科技扶貧力度,迪慶日報社與該鄉黨委政府一起在臘馬洛等四個村民小組建設農家書屋,配備圖書資料,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科技培訓,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致富帶頭人。 座談會結束后,錢興一行開展了訪貧問苦送溫暖活動。 錢興一行向迪慶日報社4名處級干部掛鉤戶和學生分別發放了慰問金和大米。錢興掛鉤扶貧戶是年逾七旬的蔡文新老人,蔡文新老人的兒子去世后,兒媳離家出走,留下一個孫女就讀于維西縣三中,家庭經濟困難。蔡文新從錢興手中接過慰問金和一袋大米后動情地說:“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你們總是伸出溫暖的手幫助我家渡過難關,黨的干部阿克吉,共產黨阿克吉!” 臨別時,錢興又拿出200元錢遞給蔡文新說:“這是我個人給您孫女的一點心意,托你轉交給她,并希望她克服困難,完成學業。”其他干部也拿出錢來遞給給蔡文新老人,并囑咐他要保重身體。 暖暖的陽光灑滿傈家山寨臘馬洛,錢興一行離開臘馬洛村時,群眾來到路口送行,依依惜別的深情縈繞在著每一個村民的心里。(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