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需要怎樣的“新思維” 市場的投資功能會增加而投機功能減弱,藍籌股價值會被發現 面對不斷發展的市場環境,如何適應變化,找到新的“生存法則”?這是很多投資者都在思考的問題。 5月首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大漲42點,藍籌股成為市場上漲的主要力量。煤炭股與有色股引領的“煤飛色舞”再現,券商、汽車、醫藥等板塊紛紛呼應。與此同時,受主板退市制度的影響,ST板塊卻遭遇重挫,逾60只個股跌停。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分化格局,在市場中引發熱議,藍籌股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 在A股的歷史上,藍籌股曾數次受到市場的青睞。不過,在最近一次的2007年藍籌股行情后,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大盤績優股開始受到市場冷落,股價也節節下跌。去年底,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藍籌股的靜態市盈率不足13倍,動態市盈率為11.2倍,顯示出罕見的投資價值”,這一論斷讓市場對藍籌股的關注度明顯增加。 長期以來,炒新、炒小、炒差的投資風格在A股市場上頗有市場,不少股民專注于此,有的甚至收益豐厚。而這背后,是新股高價發行、大幅炒作,上市公司業績頻頻“變臉”,績差股不斷上演“死里逃生”等市場定價功能的扭曲。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本市場應有的資源配置效率。 陸續推出的新政策,讓藍籌股的價值有了更堅實的支撐。進入2012年以來,藍籌股的表現已明顯強于平均水平。數據顯示,截至5月4日收盤,滬深300指數年內累計上漲15.78%,強于上證綜指同期11.5%的漲幅,更大幅跑贏創業板指數近18個百分點。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主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見稿以出乎市場意料的速度推出,表明監管者對市場優勝劣汰功能發揮的期望。投資者應認真研究制度變化的影響,市場的投資功能會增加而投機功能減低,藍籌股價值會被發現,而績差股的價值回歸過程將會相當漫長。 分析顯示,在美國市場,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估值溢價約為1.2倍;香港市場中,由于投資者更看重穩定高分紅,使得小盤股幾乎沒有估值優勢。雖然市場環境不同,不能簡單類比,但目前A股市場小盤股與大盤股相比估值溢價達2.8倍,這是明顯偏高的。由于新股供給節奏不減,解禁股源源不斷等原因,小盤股的稀缺性正被逐步淡化。 不過,也有投資者對于“價值投資就是買藍籌股”的觀點并不認同。北京投資者孫先生就認為,結構調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一般意義上的藍籌股大多屬于傳統的產能過剩產業,不能憑眼下的業績用市盈率簡單判斷其價值,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高成長性新興產業才是主要投資方向。 對此,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倡導投資藍籌股,實際上倡導的是投資理念,不是簡單地針對哪一只股票。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有很多,藍籌股的概念、范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不能機械地理解投資藍籌股的內涵,面對紛繁多變的市場,需要投資者把握理性、價值投資的原則,同時結合市場現狀、預期以及自身情況,具體分析后選擇。 有市場人士認為,雖然A股市場的投資風氣已經發生了積極轉變,但距離價值投資成為主流還比較遙遠。應該加速推進相關制度建設,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合理、持續的分紅機制,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步伐,為價值投資創造有利環境。在相關的稅費上也應有差異化對待,對長期投資的收益實行一定程度的減免優惠,以抑制短期投機行為,鼓勵引導長期、理性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