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網訊 (通訊員 農布扎西 ) 近年來,迪慶緊密結合藏區實際,按照“抓落實、全覆蓋、求實效、受歡迎”的工作要求,以基層黨組織分類定級為抓手,以農村、社區、“兩新”組織為重點,加強分類指導,統籌做好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抓好“六強”措施,夯實黨建基礎,促進和諧藏區建設。 強教育,夯實藏區穩定的思想基礎。緊緊圍繞“反對分裂、維護穩定、促進發展”主題,我州始終把維護藏區和諧穩定作為檢驗基層組織建設年成效的頭等大事。連續5年組織開展“千促”活動,每年抽派州、縣黨員干部深入村組,宣傳法律法規、強農惠農政策、揭露達賴集團的反動本質,加強農牧民思想教育;同時,分行業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在農村深入開展“幸福思源、脫貧感恩”為主題的感恩教育,在機關開展“命運靠忠誠,前程看民心”為主題的忠誠教育,在寺院開展“出家守法戒,修行利國民”為主題的守法教育,在中小學開展“繼承革命傳統,熱愛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傳統教育。通過進一步深化系列教育活動,統一了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夯實了反對分裂、維護穩定的思想基礎經受住了考驗。 強組織,構筑藏區穩定的戰斗堡壘。在分類定級中,以優化黨組織設置、配強黨組織書記為重點分析問題,深入整改。把全州村(社區)黨支部全部改設為黨總支,有10人以上黨員的村民小組新設立了779個黨支部;從縣鄉機關選派168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并解決實職副科待遇,對一些重點難點村采取“一肩挑”、返聘、兼職等方式,有效解決農村黨總支書記“選派難、留不住、發揮作用差”等問題;在中央、省委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我州多渠道籌資2400多萬元,全面完成了村(社區)黨總支和534個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未建活動場所的黨支部與黨總支共用活動場所,基本實現了農村黨組織活動場所的全覆蓋;在“兩新”組織中強化組織覆蓋,實現規模以上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單獨組建率達100%、規模以下非公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組織應建已建率達100%、非公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員納入黨組織管理、參加黨組織活動率達100%。 強隊伍,打造藏區穩定的骨干力量。著力培養農村帶頭帶領致富、帶頭帶領保護生態、帶頭帶領維護穩定的“三帶”型黨員;堅持在反對分裂、維護穩定的關鍵時刻發展黨員,在偏僻、信教群眾多的村組發展黨員,在宗教重點地區探索“一戶一黨員”工程,確保每戶有一名黨員;全州實現村委會干部90% 以上、村民小組長95%是黨員和無黨員空白村的目標;全州廣大農牧民黨員在屋頂插上黨旗,亮出黨員身份,發揮先鋒作用;堅持把基層黨建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提高黨建和培訓經費,提高村“兩委”干部、大學生村官的報酬待遇,激發基層干部工作積極性。 強載體,創新藏區穩定的活動方式。注重分類指導,針對不同領域、行業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載體。在農村,著眼于創小康村、平安村、生態村,深入開展“三建三帶三創”藏區農村黨建工程;在機關,著眼于爭當科學發展的推動者、服務人民的先行者、民族團結的維護者、改革創新的領跑者,深入開展“四想四比四爭當”藏區機關黨建工程;在社區,著眼于創建和諧社區,深入開展“四強化四共同四創建”藏區社區黨建工程;在企業,著眼于強化黨建促經濟效益,深入開展“五查五比五創”藏區企業黨建工程。通過構建起科學設計、品牌引領、系統配套、全面推進的藏區基層黨建新格局。 強服務,營造藏區穩定的和諧氛圍。按照全省“四群”教育活動的要求,迪慶實行廳級領導干部掛鄉聯戶“六個一”(聯系一個鄉鎮、一個寺廟、一名僧侶、一戶農村困難群眾、一戶城鎮低保戶或下崗職工、一個發展項目的聯系對象和項目),處級領導干部掛村聯戶“四個一”(聯系一個建制村和社區、一戶困難群眾、一名困難學生、一個發展項目),科級及以下干部結對聯戶(每名干部聯系不少于2戶);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干部聯系村民小組達100%,走訪群眾51700多戶,占72%,聯系農戶和居民戶30178戶,占42%;廣泛建立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一中心、一站、一點”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結合香格里拉旅游,在社區、窗口單位服務行業廣泛開展黨團員志愿者服務活動,提升服務品牌。 強制度,建立藏區穩定的長效機制。著眼于維護藏區穩定的新形勢,探索建立“四項機制”激發藏區黨組織、黨員內在活力。以評星掛牌,頒授流動紅旗為主要形式,建立動力機制;采取“一幫一”、“手拉手”、城鄉聯動、村企共建等形式,建立幫帶機制;探索民主測評、群眾滿意度調查、行風評議、推優排隊等多種考核評價方式,建立評價機制;以宣傳表彰先進典型、現場觀摩、領導點評、關懷幫助等多種形式,建立激勵機制。同時,深入貫徹落實《迪慶藏族自治州藏傳佛教寺院管理條例》《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建立“三聯三包三住”、“三走三會三談”等維穩長效機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