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通訊員 唐燦喜) 為更好地發展香格里拉縣的蕎麥生產,2011年、2012年香格里拉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與迪慶州農科所合作進行蕎麥3414試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蕎麥(通稱蕎子)在香格里拉縣糧食作物中是占有一定面積的小雜糧,其栽培歷史悠久,全縣11個鄉鎮均有種植,常年種植面積在6000-8000畝,平均畝產量為97.8公斤。近年來,種植的蕎麥品種主要有迪苦1號(主要種植于高原藏區)、野雞苦蕎、吃古苦蕎(主要種植于二半山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小雜糧越來越喜愛,市場有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發展蕎麥生產迫在眉捷。 蕎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因為顆粒較細小,所以和其他谷類相比,具有容易煮熟、容易消化、容易加工的特點。蕎麥膳食纖維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所以蕎麥具有很好的營養保健作用。蕎麥含有的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高。 蕎麥具有生長發育快、適應性廣、耐脊、容易栽培等特點,在香格里拉縣區域內一年四季都可種植,有清明、谷雨種春蕎,有立夏、小滿種的夏蕎,也有立秋種的秋蕎,有的地方還種冬蕎。蕎麥不僅是山區、半山區群眾的主細糧食,而且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強,也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在栽培作物中,蕎麥不僅是很好的抗災備荒的應急作物,也是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光、熱、水、氣資源的重要填閑作物和晚秋作物,蕎花是很好的蜜源,搞好蕎麥的生產有利于發展養蜂事業。甜蕎又是出口創匯的物資之一。 此次州縣低肥力區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是通過田間肥料試驗,獲取各種作物最佳施肥品種、施肥比例、施肥數量、施肥時間、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徑,也是篩選、驗證土壤養分測試方法,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的基本環節。通過田間試驗,掌握各個環節施肥單元不同作物優化施肥數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養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構建作物施肥模式。 2012年,3414試驗采用3次重復,14個處理小區,小區面積2.5米×4米=10平方米。本試驗于5月18日播種,6月18日田間90%以上已經出苗,8月3月田間99%以上植株處于盛花期,8月29日田間99%的植株籽粒處于乳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