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州青稞產業發展紀實 ●余麗芹 ?琳瑯滿目的青稞商品。 說起青稞,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糌粑、青稞酒等藏族傳統食品。我州是云南高原青稞主產區,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迅速發展,從政策扶持到創建基地,從培育產業到打造品牌,我州實施了一系列措施發展青稞產業。如今,在迪慶,青稞的潛在價值得以充分挖掘,青稞食品已由單一的糌粑、青稞酒等藏族傳統食品,延伸出了餅干、面條、干酒等系列產品。從糌粑到青稞月餅,從土釀酒到品牌干酒,自草原到城市,從板屋入駐磚房,我州的青稞產業逐步走向規模化發展之路。 源起:迪慶青稞種植發展歷程 “青稞是青藏高原標志性作物,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高原上特有的一種耐寒耐旱、生命力極強的古老作物,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大自然的嚴格優選與高原人民辛勤栽培,使它成為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的寶貴食糧。”這一描述,確定了迪慶悠久的青稞栽培史。 據資料顯示,盡管我州青稞生產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直到解放初期,青稞平均單產水平僅39公斤左右。解放后,迪慶青稞生產發展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1952年到1965年,青稞播種面積由2萬畝提高到6萬畝左右,單產由39公斤提高到100公斤左右,總產由78萬公斤提高到600萬公斤,青稞播種面積和青稞單產、總產分別提高200%、150%、733%,年均增加青稞總產56%,此期為迪慶州青稞生產飛速發展時期;1966年到1976年,全州青稞播種面積保持在6萬畝左右,平均單產由100公斤提高到110公斤,總產由600萬公斤提高到660萬公斤,單產和總產分別均提高10%,年均增加總產1%,此期為緩慢發展時期;1977年1990年,播種面積仍然保持在6萬畝左右,青稞畝產由11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總產由660萬公斤提高到900萬公斤,單產和總產均分別提高36.4%,年均增加總產2.8%。 1991年以后至今,隨著國家對藏區投入力度的不斷增大,特別是通過青稞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青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青稞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青稞栽培面積迅猛增加,特別是冬青稞種植區域迅速擴張,歷史上很多從未種植青稞的村寨都種上了青稞,青稞播種面積達到了10萬畝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