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會]專家建議GMS國家建立物流聯合協會 導讀 在GMS各國努力下,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互聯互通有了很大改善,物流水平不斷提高。然而,基建不足、資源分散、龍頭企業和人才缺乏仍是目前制約GMS國家間物流業進一步發展和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對此,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黨組書記、副主任楊士吉建議:通過建立區域國家物流聯合協會、制定區域物流統一標準和成立聯合物流企業等舉措實現“越障”。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黨組書記、副主任楊士吉 云南網訊(記者 雷嘯岳 吳杰 王瑋)6月5日,“大湄公河次區域(GMS)運輸商協會能力建設研討會”在昆明召開。來自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印度和中國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洲開發銀行的130多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商會負責人和物流運輸企業代表就GMS運輸商協會——GMS合作中的新角色,GMS運輸商協會行動計劃,GMS運輸商協會支撐體系建設等議題進行交流。 GMS各國合作發力 大湄公河次區域物流水平進步進步明顯 據介紹,在GMS各國努力下,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互聯互通有了很大改善,物流水平不斷提高。到目前為止,云南“七出省四出境”公路網建設加快推進,高等級公路超過13000公里;“八出省四出境”鐵路在建項目11項,通車里程達2631公里;“兩出省三出境”水運通道航道通航里程達到3375公里,瀾滄江—湄公河4國國際航運船舶通航能力達到300噸,通航時間提高到11個月以上;全省機場總數達到12個。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成為中國第四大國際樞紐機場,航線覆蓋次區域5國。口岸建設與通關便利化水平明顯提高,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目前與次區域國家共開通了17個公路口岸,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達24條。共有大小物流企業約1萬多家,從業人員近40萬。2011年云南與次區域國家共完成國際道路客運量165.7萬人次,貨運量213.4萬噸。呈現出國有、民營和外資三足鼎立的態勢,逐步形成了以昆明為中心,口岸為支點,內聯長三角、珠三角,外通東南亞、南亞的跨境物流運輸發展格局,促進了區域內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廣泛交流與合作。 基建不足、資源分散、缺乏龍頭企業和人才 GMS經濟一體化及物流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限制 然而,與會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提出,目前大湄公河次區域跨境貿易運輸仍然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道路等級低、出入境手續繁雜等問題普遍存在。二是物流資源分散,國家之間、地區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協商機制,缺乏統一的物流標準。三是行業、地區分割現象比較嚴重,缺乏功能齊全、競爭力強的物流龍頭企業,缺乏高級物流運輸管理人才。這些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制約了次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和競爭能力的有效提升。 專家:各國仍需加強交流合作 成立GMS物流協會、制定區域物流統一標準、增進人才交流 對此,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黨組書記、副主任楊士吉在研討會上進行了題為《完善機制、加強合作,共同促進GMS跨境運輸物流》的演講,提出解決問題和困難的意見。 楊士吉提出,提高和完善大湄公河次區域跨境貿易運輸物流能力,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協調機制,對提高次區域經濟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完善次區域物流高效便捷協調機制,不僅需要政府層面支持,更需要各國商會、行業協會和其他民間力量的強力推動。一方面,針對次區域各國市場體制、貿易政策、投資環境差異較大的實際,各國工商會要加強交往、協商,共享各國市場和投資信息;另一方面,要通過多方努力,暢通次區域貿易、服務與投資信息資源的傳遞,促進各國企業之間的經貿合作,促進次區域跨境運輸便利化協作。 楊士吉建議,成立大湄公河次區域物流協會,積極推動GMS區域信息化建設和現代化物流的發展,大力發展物流園區、第三方物流等專業化現代物流,提高GMS區域的物流效率和水平。 此外,需要進一步發揮大湄公河次區域各種交流溝通平臺的作用。加快推進運輸業和物流業的人才培養和交流。創新完善通關查驗監管模式,簡化辦事程序,優化查驗流程,改進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加快推進《GMS便利客貨跨境運輸協定》落實,實現區域內的跨境直達運輸。 而為了促進GMS各國間經濟一體化和物流業一體化,可以大力推進次區域物流標準化,制定GMS區域物流統一標準。各國可以探索在區域內組建聯合運輸公司,協調均衡各方利益,使GMS跨境貿易運輸物流成果惠及次區域各國民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