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公路管理段搶險保通小記 400余輛過往車輛滯留 7月15日以來,持續強降雨引發的泥石流和塌方等地質災害,致使西藏進入云南的唯一大通道214國道多處路基、橋涵損毀;部分路段下邊坡被暴漲的瀾滄江水沖蝕,上擋墻防護網因山體滑坡嚴重損毀;公路邊溝涵洞被泥石阻塞。上萬方擁塞體阻斷道路,400余輛過往車輛被迫滯留。 針對災情,德欽縣公路管理段啟動應急預案二級響應,從各地緊急調用30臺搶險機械設備和100人,組成搶險突擊隊,分成5個分隊從不同方向奔赴抗災搶險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以最快速度搶通道路。 一輪又一輪的的強降雨,使公路搶通后又中斷,肆虐的塌方和泥石流時常把搶險機械圍困得進退兩難,增援機械無法進入,搶險救援面臨困難。 德欽公路管理段迅速制定方案,應急搶險組、協調保障組、交通疏導組、通訊聯絡組等工作人員迅速投入戰斗狀態,工作困難逐一克服。 裝載機到位、挖掘機到位、工程運輸車到位。哪里出現較大交通險情,哪里就組建起臨時指揮部,對容易疏通的,就及時疏通;對一時不能疏通的,修建簡易通道,先搶通,確保車輛通過。人員、用具不夠,就近向當地群眾征集。 在持續的暴雨中,綿延100公里的滇藏線上,路斷了修,修了斷,斷了再修……德欽公路職工不敢有一絲松懈,始終堅守在搶通保通一線。一處處塌方被處理,一個個斷點被打通,滯留車輛的疏通工作有序進行。 十余輛車被落石砸壞 滇藏線途徑瀾滄江大峽谷一段,地質地貌復雜,自然環境惡劣,公路穿行在懸崖峭壁之間。連續不斷的降雨,讓壁立千仞的山體懸石,在雨水的浸泡下變得搖搖欲墜,許多道路多處發生巨石擋道,道路搶通危險重重。 滯留在現場的10余輛私家車被落石砸壞,其中一輛旅游大巴被落石擊中尾部。 “當時,山上大約50米處,滾下一個1.5立方米左右的巨石,滾到約20米處,撞到山壁的一個山岰處,碎成一串,又彈飛起來,像天女散花落到公路上,萬幸的是車上游客當時已離開大巴車,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正在搶通一線指揮道路疏通的佛山公路管理所所長李華,回想起當晚緊急搶險道路的驚險一幕時仍覺后怕。 新一輪強降雨又將來臨,盡快搶通道路就是對受困群眾最好的保護。災情就是命令,災害現場充滿著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在這里,讓人們感受到有一種精神是有色彩的,那就是活躍在公路上的橘紅色。 沖不斷的生命線 7月19日,214國道K1760-K1823,被近13000立方米泥石流截斷;7月20日,214國道K1863-K1866,約4000立方米泥石流再次涌上公路。與此同時,與國道214線相連的省道233線佳碧隧道上行出口被泥石流掩埋,K193處塌方體險情頻現;21日,在214國道K1865+450處,暴雨導致山間一條小溪泛濫,3700立方米泥石流造成近40米的路段全毀,由于該處地勢低洼,洪流從四面匯聚而來,加之路基土質松軟,搶險機械也出現故障或被陷。壞了就修,陷了就拖,然后繼續投入戰斗。 為應對強降雨帶來的次生災害,德欽公路管理段以各公路管理所搶險保暢站為基點,以應急儲備倉庫為保障,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形成“不等不靠,相互支持,協調統一,聯合作戰”的搶險保通工作機制,做到對水毀、泥石流多發路段不間斷實時監控,確保一旦發生公路水毀,能夠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作業。 經過一個星期的搶險作業,截止22日,214國道全部搶出了便道,具備車輛和物資進入的能力,國省干線恢復通行。從目前狀況來看,214國道“通而不暢”、不斷被阻斷的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印有“德欽公路管理段搶險保通突擊隊”字樣的旗幟會一直在滇藏線上高高飄揚。(鄒巖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