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抗震救災紀實 在猝不及防的地震災害面前,我州基層共產黨員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充分發揮了抗震救災的模范帶頭作用。他們堅守在一線、戰斗在一線,用鮮血和汗水書寫了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感情、對事業的無限責任,彰顯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黨性,在地震災難中經受考驗 “災難是對黨性的最大考驗,我們正在經受嚴峻考驗。”德欽縣奔子欄村黨總支書記達瓦此里在他的日記里寫下這樣一句話。 8月31日,地震突如其來,當有車毀人亡、群眾受傷信息傳來時,奔子欄鎮黨委書記吾堆、鎮長林增一行跑步前往伏龍橋路段。到達現場,吾堆與他的同事們臨危不亂,迅速處理遇難者,并將傷員及時轉移到醫院救治。吾堆帶著隊伍跑步趕往災情嚴重的格浪水、爭古、哈從三個村民小組,轉移災民、搶救傷員、搭建救災帳篷……直到天黑才吃上方便面、喝上礦泉水。雨不停地下著,吾堆和他的同事們連夜為受災群眾搭建救災帳篷,群眾住進了救災帳篷,吾堆和他的同事們卻穿著濕透了的衣服在車里過夜。 香格里拉縣尼西鄉陳永平家在幸福村木茸村民小組,他的父母因一生苦苦奮斗建成的家園被毀而痛心疾首,長期患心臟病的母親因此一病不起。此刻,作為兒子的陳永平正帶著黨組織賦予的神圣使命戰斗在湯滿村抗震救災第一線。 堅強堡壘,凝聚抗震救災正能量 地震使美麗的尼西鄉開章水村民小組滿目瘡痍。該組5名黨員首先想到的是老人和孩子,他們第一時間把老人和孩子轉移到安全地帶。臨時安置點建成后,黨小組決定將最好的臨時安置點讓給老人和孩子。這一夜,5名共產黨員就在照顧老人和孩子中度過的。 “這場災難使我感受到,在大災面前,黨支部是我們的主心骨,黨員是我們的貼心人。”格浪水60多歲的斯那老人說。 “你扎是村里最忙的人,是受災群眾最信任、最尊重的共產黨員。”從地震發生后一直在格浪水擔任工作組組長的德欽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金小平說:“從他的身上,群眾看到了戰勝地震災害的決心。” 你扎實在很苦很累,他的妻子癱瘓在床,老母親今年已經85歲了,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在他的身上已經不輕了,更何況,他還要承擔受災后格浪水村100多人的吃喝。 “我們的生活很好,你扎和黨員起早貪黑為我們服務,我們打心底感激他。”藏族老大媽央宗說。 中午時分,你扎帶著后勤組的人員端著飯菜,一戶一戶地送,等到群眾吃完午飯時,他才忙著去照顧妻子和母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辛苦點是應該的,工作組的同志更辛苦,他們住的帳篷比我們擁擠,與我們吃一樣的飯菜,干比我們累的勞動。”你扎說。工作組成員每天交伙食費30元,和受災群眾同吃同住堅守一線。 9月2日上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迪慶州勞模、維西縣塔城鎮巴珠村黨總支書記和勛組織召開支委擴大會議倡議向地震災區群眾獻愛心,到次日下午累計捐款12000元。 9月3日上午,迪慶州勞模、維西縣永春鄉拖枝村黨總支第一支部書記熊茂勛在支委會議作出向災區人民獻愛心活動倡議后,率先捐資500元,緊接著,支部黨員紛紛向災區人民捐款。 一個組織一個堡壘,震不跨的堡壘吹響抗震救災集結號,聚集起眾志成城、攻無不克的巨大正能量,打響抗震救災攻堅戰。 不畏艱險,只因心中有不變的信念 “不好,我們今天可能就要死在這里了。”這句話是奔子欄鎮達日救災工作組組長龔秋次里在趕往達日村的路上因余震引發山體滑坡時向同事蹦出的一句話。 “8·31”地震當天,龔秋次里帶著德欽縣文體廣電旅游局的工作組分乘三輛汽車前往達日。他讓先遣組6個人乘一輛車先走,自己等領到救災物資時已經是晚上7時多了。他們在剛搶通的路上行駛著,奔子欄村到達日必須經過四川境內20多公里的路段,行駛了大約半個小時后, 3.9級余震不期而至,落石如雨,他們的前面、后面、頭頂都是呼嘯而下的落石,險峻的山溝里頓時彌漫起濃濃的灰塵,剎那間路面上布滿了落石,幸好落石沒有砸中一行人。 想到達日村幾千名受災群眾在等待著救援物資,龔秋次里和同事義無反顧地冒著危險前行。 在尼西鄉幸福村,65歲的藏族大媽央宗說:“當干部的真苦,災難面前,他們沖在前頭,吃苦在前,干部是我們的貼心人。天上神仙靠不住,幸虧黨員干部來幫助。” 8月28日凌晨4時44分,突如其來的地震驚醒了正在熟睡的尼西鄉新農合辦干部、共產黨員和見清。他毫不猶豫火速趕往重災區幸福村形朵村民小組展開救援疏散、轉移災民、發放物資。他和其他工作人員首先讓老人、小孩和婦女轉移到安全地帶,有些老人很固執,舍不得離開被毀的家園,他們只好強行背著、牽著、拉著老人們離開危險區域。 8月31日地震發生后5分鐘,得知村民被困,和見清帶領幾名民兵毫不猶豫地沖上山坡救出形朵村民小組被困的8名婦女。 縱使余震不斷,剛搶通的道路又被阻斷,但總有這些忠誠的守護者時刻監測,疏導車輛,除險搶通,保障了生命線的通暢。8月31日清晨,奔子欄交警中隊共產黨員和叢華帶領民警巡查伏龍橋至奔子欄段才搶通的救援通道路況。見到路面有落石,和叢華和同事決定在岔道口安裝反光錐桶,提示車輛從便道通行。就在這時,大地一陣持續的顫抖,頭頂的巨大山體瞬間坍塌,落石迎面砸來。電光火石間,和叢華和同事躲到一塊巨石后,閉上眼、抱著頭默默祈禱。碎石如暴雨般從他們的頭頂、身旁飛過,一陣“狂轟濫炸”后,他倆才從巨石后爬了出來。 此時,和叢華看到前方100米處也有塌方。冒著持續不斷的余震、坍塌和落石,他和同事繼續沿國道線查看災情,在確認沒有車輛和被困人員后,才撤回安全地帶。而和叢華的褲腿,早已被鮮血染紅。震后記者徒步趕到格浪水村民小組采訪時,看到和叢華的傷已經包扎完畢,又準備上路巡查了。他說:“路還沒有搶通,任務還得繼續。” 在尼西,與尼西鄉黨委副書記小達娃一起到村里排查的同事鄧文忠說:“今天小達娃在安置點起來后,就到每個帳篷去巡查,看看村民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巡查完又到祖史村排查。回到指揮部,他就累倒了。” 9月1日下午,醫護人員正在對尼西鄉黨委副書記小達娃進行急救。經醫生診斷,他是因勞累過度、飲食不規律而突然暈倒的。 經醫院檢查,高志勇同志胸部受傷,并有淤血。6日,州及德欽縣工信局一行4人前往奔子欄鎮奔子欄村古龍布通排查處理家禽死亡無害化處理及消毒工作,途中經過一座小木橋,由于橋面非常滑,高志勇同志不慎跌入河中…… (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