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8·31”地震一周年恢復重建紀實(三)? ?????? ● 石顯堯 ? 一滴水,映照太陽的光輝;一場偉大的抗震救災,見證災區人民的堅強。 ? “8·28”“8·31”地震發生后,災區群眾積極投入抗震救災和恢復生產的持久戰中。 ? 在“8·28”地震發生后,巴拉格宗景區公路、通信中斷,情況不明,一邊是政府組織的救援隊伍及機械投入,另一邊則是企業自己組織員工開展自救,經過9個小時救援搶通和被困人員自救,總長17公里、連接巴拉格宗景區到國道214線的通道打通,順利轉移421名受困人員,正是這一成功的救援,才在隨后發生的“8·31”地震中景區沒有造成任何群眾傷亡。 ? 如今,一年過去了,地震中遭受重創的巴拉格宗景區,各項運營正在逐步恢復正常。 ? 據景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格桑七林介紹,目前,巴拉格宗景區各項基礎設施、旅游路線都已基本恢復正常,每日接待游客300至400人次,景區從恢復營運至今接待游客已經超過3萬人次,預計今年年底將全面恢復正常運營。 ? 房屋倒了,不坐等補助政策出臺、補助資金下發,先墊上自己的錢、自己動手將新房建起來;路斷了、溝阻了,群眾自發組織開展疏通;家沒了、財產損失了,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不坐等政府的救濟……這樣的例子,在災區有很多很多。 ? “地震是天災,但災難發生后,黨委政府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持,共產黨好啊!”德欽縣奔子欄鎮爭古村民小組受災群眾格茸翁吉說。 ? 地震中,香格里拉縣尼西鄉幸福村上橋頭村民小組受災嚴重,全村受災群眾得到安全轉移安置。地震后一個月,在安置點帳篷里又能看到飛舞的木屑花。村民丹珍取扎已經在過渡安置房內開始了中斷一個多月的木碗加工。為積極開展生產自救,丹珍取扎一家把生產機器搬進了過渡安置生活的帳篷里。像丹珍取扎家一樣村里做木碗加工手藝的人家基本恢復木碗加工。 ? 為支持和推動恢復重建,我州還出臺了災區金融貼息貸款政策,截至目前,香格里拉、德欽兩縣共發放民房恢復重建貼息貸款10488萬元,有效推動了災區恢復重建,特別為受災群眾的民房拆除重建工作奠定了的堅實基礎。 ? 在奔子欄鎮的撒瑪村地震一年后的今天,曾經滿目瘡痍、傷痕累累的地震災區,經過干部群眾的奮力建設,一幢幢嶄新的住房拔地而起,災區群眾正在開啟新的生活。阿秋老人家的房屋在地震中受到嚴重損壞,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重建了新房,在今年6月份,阿秋一家10口人搬進了新房子,并為小女兒舉辦了婚禮。談起現在的新房和未來的生活,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在尼西鄉幸福村崩頂村民小組,記者看到分散在山坡上的村寨,到處新房林立,有的已經完工,有的正在刷白。 ? 剛搬進新房不久的拉茸定主說,他家地震后新修的新房一共花了20多萬元錢,要是在以前,用這樣短的時間,花這樣多的錢,蓋這樣好的新房,就連想也不敢想,但現在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一切都實現了。在歡聲笑語中,他還說:“雖然這次蓋新房一共花了20多萬元錢,但是壓力不算很大。政府給了5萬元的拆除重建補助金,從信用社申請到了6萬元的貼息貸款,再加上地震后一家8口人,每人還領到了過渡安置期一共4000多元的生活補助、烤火補貼,以及搭建過渡安置期簡易房的3000元補助金,再加上以前有的一點積蓄,就把房子蓋好了。”他心里還盤算著,這個松茸季節過后再為新房里添置一些新的家電和家具。 ? 如今在重災區,奔子欄村的葡萄熟了,群眾或采摘上市,或釀酒發酵,不少今年種植的油橄欖樹也長勢正好;尼西鄉幸福村的玉米長勢也不錯,今年的松茸產量和價格也還不錯,上橋頭的木碗已經走出了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