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標題:普通話成澳大利亞第一通用外語:華社壯大中文走俏 新西蘭華文媒體天維網采訪熱愛中文的懷卡托大學學生莎拉。 來源:天維網 學習中國武術的澳洲學生。 來源:《西澳人報》 越來越多的澳洲學生喜歡學習漢語。 來源:澳洲網 華社壯大 中文走俏 8月26日,澳大利亞研究咨詢委員會發布的最新人口報告顯示,澳國內使用漢語普通話的人數占總人口的1.5%以上,普通話成澳大利亞第一通用外語。 總部位于墨爾本的澳洲大洋傳媒集團在其旗下的華文新聞門戶網站澳洲網上詳細解讀了相關報告。報道顯示,澳大利亞人口目前已超過2150萬人,其中24.6%出生在海外。近年來,來自印度、中國和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移民人數大幅上升,其中中國移民近32萬人。普通話已成為澳國內除英語之外最常見的語種;意大利語、阿拉伯語、粵語、希臘語及越南語緊隨其后,但這些語言的使用人數總和僅占總比的1%。 敏銳的商家發現,日漸增多的華人蘊含著不小的商機。近日,澳大利亞一家地圖測繪公司發布了該國首份中文版澳洲地圖,想以此舉吸引更多中國游客赴澳旅游、投資。 刮起“漢語小旋風”的不只是澳大利亞。據大洋洲唯一的華媒新聞通訊社——NZ華新社報道,依照2013年3月的統計數據,新西蘭共有300個不同族裔,其中華人以17萬的人數位列第4位,占總人口的4.3%。 面對不斷壯大的華人社區,新西蘭政府近日宣布,將在5年內投資1000萬用于創辦新的中文、日語、韓語等亞洲語言的教學項目。由于中國與新西蘭有著緊密的貿易往來,漢語教學成為外語教學的重點。 學校“攀親” 熱情互訪 如果說高企的移民人數與熱絡的商貿往來是中澳間交流的宏觀投影,那么,雙方在學校層面日益緊密的互動則成為“漢語熱”最生動的注腳。 談起“漢語熱”進課堂,擁有1500多所公立學校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可稱作“先鋒”。在一篇名為《維州140公校與中國學校“攀親”》的文章中,澳洲網報道稱,通過與中國學校建立“姊妹關系”,中澳學生之間可加深對彼此語言文化的理解。“這種文化交流十分必要,這也是對建立漢語學習小組的有益嘗試。”墨爾本西里士滿小學校長理德維奇如是表示。日前,該校與中國南京市長江路小學結成“姊妹學校”。 據澳華媒新快網報道,維州將在5年內先后派出1500名高中生到中國進行為期6周的學習。今年4月,阿克依拉中學的9名學生順利結束了第一批學習,在評價學生赴中國學習的效果時,校長麥克肯茲幽默地說,“他們回來時顯得很成熟,雄心壯志都沖破了天花板。” 與此同時,很多學校都在積極嘗試“雙語教學”。新快網日前援引澳大利亞主流媒體《西澳人報》的報道稱,一些學校通過雙語教學達到很好的效果,“中文教學風靡校園”。另據華媒報道,南澳州阿德萊德小學的數學、地理等科目或將使用普通話教學,當地政府希望在2016年開始試行這一雙語教學項目。 在新西蘭,“漢語”、“中國”等元素也逐漸在教學中受到重視,現已有學校開始講授140年前華人在新西蘭淘金的歷史,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 主流社會 興趣高漲 隨著“漢語熱”的升溫,越來越多澳洲人也對中文抱有濃厚的興趣。 “中國經濟近年來飛速發展,當地學校對漢語教學有著巨大的需求。”墨爾本新金山中文學校課后中文班項目負責人祃潔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向當地學生開設的課后中文班頗受歡迎,很多校長主動要求在學校開設中文課程。 祃潔華告訴記者,目前這一項目在墨爾本已開設了19個中文班,有近300名澳大利亞學生。“一些家長將孩子送進教室,自己也坐在后面一起學中文。有的校長對漢語饒有興致,跟著學生一節節地聽課。” 與此同時,商界也在行動。在中新往來日益緊密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新西蘭企業需要能夠使用普通話的員工。據新西蘭中華新聞網報道,39歲的西蒙負責經營一家咨詢公司,4年前從奧克蘭到上海工作。在其新浪微博簡介里,西蒙寫到,“我是正在學習中文的新西蘭人”。現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他學習中文的新陣地。 澳大利亞也有相似的趨勢。澳洲網報道稱,南澳著名的芬萊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巴特勒日前表示,南澳企業若想獲得中國市場的青睞,就需花時間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而不應該守株待兔地等著投資方主動送上門”。(人民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