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衛生計生委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發文要求規范遠程醫療行為,其中禁止醫生私自遠程治療。另外,近期全國范圍內將開展“健康中國行——2014年度科學就醫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和“全國大型義診活動周”活動。 遠程醫療須在醫療機構內進行 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發文要求規范遠程醫療行為,其中禁止醫生私自遠程治療,但也有一些醫生認為遠程醫療實際上給很多老百姓帶來很多的實惠。 對此,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與護理處李大川處長表示,《執業醫師法》也要求醫師在實施醫療預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須要親自診察和調查,沒有經過醫師的親自診察不能作出處理決定。這種診察活動包括了視、觸、叩、聽等各種活動,對于醫療機構之間開展遠程會診服務,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醫療機構作為責任主體,這是因為如果患者僅僅通過網上的問診,僅僅通過患者提供的一些資料就作出診斷和處理存在著醫療安全這方面的風險。 為了保證患者的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同時也保證醫患雙方的權益,規定醫師一定是在所在醫療機構里面,通過醫療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設施向其他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法律責任主體也是醫師所在的醫療機構。這是對遠程醫療服務進行規范的根本考慮。 現狀 用微博微信和網絡平臺私下問診很常見 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文件明確規定了“遠程醫療”的定義:一方醫療機構邀請其他醫療機構,運用通訊、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本醫療機構診療患者提供技術支持的醫療活動。項目主要包括:遠程病理診斷、遠程醫學影像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遠程病例討論等。同時明確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遠程醫療服務”。也就是說,醫生作為個體單位被禁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但實際上,一些醫生也常常利用各種醫療信息平臺或者微博、微信等現代化信息手段對病人提供問診咨詢等服務。 各地舉行義診至少“一場一天” 據悉,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將于9月14日至20日在全國舉行“全國大型義診活動周”。 活動周期間,全國各地市、各縣(市、區)要在1個以上公共場所開展1天義診活動。公共場所的義診將由二級以上醫院,派出群眾需求較大專科的醫療、藥學、護理專家,進行常見病、慢性病的咨詢、診斷和一般治療,同時普及醫學常識和健康知識。另外,針對“單獨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高峰,將增加產科醫療保健內容;針對國際上出現的“埃博拉”疫情,開展傳染性疾病的防控知識宣傳。 科學就醫謹記10條核心信息 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相關部門,組織臨床醫學、健康教育等領域權威專家,制定了科學就醫核心信息。這些核心信息是公眾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要點,共有10條。 科學就醫是指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選擇適宜、適度的醫療衛生服務,有效防治疾病、維護健康。 遵從分級診療,提倡“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避免盲目去大醫院就診。 定期健康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鼓勵預約掛號,分時段、按流程就診。 就醫時需攜帶有效身份證件、既往病歷及各項檢查資料,如實陳述病情,嚴格遵從醫囑。 出現發熱或腹瀉癥狀,應當首先到醫療衛生機構專門設置的發熱或腸道門診就醫。 緊急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咨詢醫療衛生信息可撥打12320衛生熱線。 文明有序就醫,嚴格遵守醫療機構的相關規定,共同維護良好的就醫環境。 參加適宜的醫療保險,了解保障內容,減輕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 醫學所能解決的健康問題是有限的,公眾應當正確理解醫學的局限性,理性對待診療結果。(人民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