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洪程? 人在世上,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人與人之間有同志之情、朋友之情、兒女之情,還有愛情、親情等。一句話,作為社會人須臾也脫離不了社會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個人很有人情味?!边@是對某人處理人情關系的肯定、贊許。 同志之間、朋友之間、親戚之間,逢年過節或遇上紅白事互相走動、互相幫忙,純潔的感情在互幫互助中升華,人生也因此絢麗多彩,于是產生了“禮尚往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等詞語。 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因處理不好人情關系,輕則導致苦惱,重則導致鋃鐺入獄。前幾天,筆者在網上看到這樣兩則消息: 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在受審時曾這樣為自己辯解:“逢年過節,總會有人前來表示一下心意,這些都是禮尚往來,怎么能認定是受賄呢?”。 福建省鄭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寧對辦案人員說:“中國是禮儀之邦,春節收紅包屬于禮尚往來。送者是出于情意,收者豈能駁他們的面子;這就像小孩子們收壓歲錢一樣,正常得很,不違法!” 無論這兩個官員怎樣辯解,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認識上的偏頗帶來行為上的惡果。 認識上有何偏頗呢?這兩位栽跟斗的官員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那就是扭曲了人與人之間正常的“禮尚往來”,笑納了“糖衣炮彈”。 筆者查閱有關資料明白了“禮尚往來”與“糖衣炮彈”之間的界限。區別人情往來與腐敗的界限主要有兩條:一是請客送禮的錢必須是自己的勞動所得,錢的來源必須是道德的、合法的、公正的;二是目的必須純正,必須純粹是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交流。 人活在世上不能沒有人情味,但要把握好度,不能讓人情味變成銅臭味。不讓人情味變臭的辦法有兩條:一條是多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懂得什么是“禮尚往來”,什么是“糖衣炮彈”,在自己的靈魂深處涂上“防腐劑”,以純潔的感情與志同道合者交往,不與心懷鬼胎、別有用心的人來往;二是牢牢把握人生底線,即遵守法紀,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堅決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堅決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 不讓人情味變臭的兩條辦法是因果相連的。第一條強調的是修身養性,完善自我,尚德從善,這是道德層面上的自我約束。第二條強調的是遵紀守法,是黨紀國法層面上的自我約束。有一句名言這樣說:“犯罪是從缺德開始的?!币虼?,道德認知上的偏頗是產生違法亂紀行為的量變過程;違法亂紀是道德認知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