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江初) 近年來,德欽縣產業發展按照“實施產業強縣、旅游文化富縣、依法治縣、夯實基礎”四個戰略目標,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全力推進生態經濟示范縣建設。 做優葡萄產業。積極打造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現代葡萄莊園經濟。抓優化。優化空間布局,科學制定葡萄產業發展規劃,鞏固現有種植面積,在光熱充足、有灌溉條件的金沙江流域和瀾滄江流域擴大種植規模,爭取到2020年建成2萬畝以上葡萄基地,以德欽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縣區,形成4萬畝以上規模的大產業格局。抓園區。積極做好各項服務工作,打造集葡萄種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態旅游、葡萄文化長廊為一體的高原精品釀酒葡萄產業園區。抓品牌。重視原產地名稱保護,積極申報葡萄產品原產地標記,打造自主品牌。加快生產基地、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建設,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引進12個葡萄酒莊和加工企業,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建設體系。 做強核桃產業。目前,德欽縣人均擁有核桃19株,人均收入525元,產量達5000噸。但產業管理滯后、缺乏科學規劃、發展資金乏力,注重“種”而輕“效益”。該縣提出緊緊圍繞“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增收、產業得發展”的目標,把核桃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致富樹”、“搖錢樹”,聚合各方力量,加快產業發展,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要把核桃產業與農業綜合開發、石漠化治理、小流域治理、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等項目結合起來,整合涉農資金,加大產業投入,解決好資金短板問題。二是要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流轉改革結合起來,采取土地流轉、承包經營方式,提高核桃產業經營化水平、集約化種植,依托核桃產業發展建設一批小康村、文明村、生態村。三是要與精深加工結合起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走“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解除群眾后顧之憂。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每年完成2萬畝核桃基地建設,力爭在2020年建成20萬畝優質高產核桃種植基地,確保核桃產業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0%左右。 做實中藥材產業。加快中藥材產業基地建設,形成結構合理、優勢明顯、科技含量高的藥材種植基地。要以資源換資金、以服務換技術,引進實力雄厚、帶動能力強的中藥材種植、研發、加工企業來德欽投資興業,促進中藥材產業向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實現傳統生產方式向科學生產方式轉變,確保中藥材產業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要把發展中藥材產業納入“十三五”規劃,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科學編制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推進育苗基地、種植基地規范化管理,全面加快“云藥之鄉”品牌建設。 做大油橄欖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油橄欖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為該縣油橄欖產業提供了發展空間。該縣提出高起點編制油橄欖產業發展規劃,在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土地使用、種苗供應、果品回購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統籌退耕還林、農業綜合開發、扶貧基金、支農資金、水利、水保等項目工程配套,解決油橄欖種植、水利配套設施投入問題。堅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把油橄欖產業作為農民新的增收點,穩步有序推進,逐年擴大種植規模,力爭在2020年建成2萬畝以上油橄欖基地。堅持市場機制推動,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尊重農民意愿,強化科技服務、技術服務,在基地建設上采取“多點試驗示范”的形式,以點帶面,組織帶動農民發展油橄欖產業,形成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保障機制。把油橄欖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十三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日常工作重要議程,明確目標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建立和完善獎懲并重的油橄欖生產責任制,推動油橄欖成為促農增收的又一個重要產業。 發展山地畜牧業。發揮山地面積廣闊、草料資源豐富、地方畜禽品種獨特的三個優勢,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全力打造“優質、生態、高原”畜產品基地。堅持發展山地型畜牧業、規模型畜牧業、生態型畜牧業,使畜牧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從而實現農民增收。 深度開發水電產業。該縣以金沙江、瀾滄江兩大水系為主,共有大小河流300余條,水能蘊藏量達878萬千瓦,水能資源優勢突出。把大型水電站建設作為德欽縣今后一段時期的支撐性項目來大力推進,以大項目推進大發展,促使優勢水電資源轉變為優勢資本。重點開發“兩江”流域,跟進開發境內河流。加強骨干電網建設。徹底解決電力輸出和用電保障不足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