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西縣保和鎮蘭永村,李鐵梅和她的創業經歷家喻戶曉,這位在大山里長大的女子,走出大山到外地創業成功后,又輾轉回到大山,租土地、建基地、種藥材,圓自己的夢,最終打造自己的優勢產業品牌。 李鐵梅是學醫出身的,2001年畢業于昆明醫學院,從醫一年后經商,涉足建材行業。十多年的創業積累了一定資金回鄉,于去年成立公司發展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成立了興維農畜產品開發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發展模式,以每畝600至1000元的價格租賃2000多畝土地,支付了163萬元,建成有機中藥材種植基地,現已種植當歸300畝、秦艽600畝、木香400畝、育苗120畝。 為提高產品質量,公司與州農科所和維西縣農科局簽訂了技術指導協議,規范中藥材種植;與群眾簽訂購買農家肥、落葉松針的合作協議,按每車700元的價格收購,支出146萬元。“我始終相信,土地里一定能種出黃金來。”這是李鐵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維西山村,村民都是靠傳統耕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人均收入較低,而種植藥材后,戶均增收近5000元。一年來,李鐵梅的公司共帶動617戶農戶2800多人創收,解決了當地婦女和老人的就業問題。 近年來,維西縣掀起了藥材種植熱潮,種藥材讓農戶嘗到了甜頭,幾乎家家戶戶參與種植。截至2014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6.7萬畝,但規范化種植的面積只有2萬多畝。 李鐵梅說:“藥材種植產業‘散、小’,維西縣的某個單品種的產量甚至滿足不了一家企業的需求,沒有拳頭產品,就缺乏市場競爭力。” 李鐵梅的最大夢想就是結合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培育中藥材大品種。為此,她的公司主要在種植當歸、木香、秦艽上下功夫,重點發展一兩個優勢品種,再帶動一群品種發展。 我們相信,在一個個李鐵梅的帶動下,維西的藥材一定能走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在中國乃至世界的中藥材領域大放異彩。(香格里拉網記者 張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