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鎮啟別村發展農村集體股份合作制經濟見聞 楊洪程 秋天的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艷陽高照,田野里到處是忙碌的身影。10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啟別村,深切感受到農村集體股份合作制這種新經濟組織給改革發展中的農村帶來的深刻變化。 “過去,我們各自為陣搞農業生產,規模小、效益差,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低。”正帶著社員種植川烏的致富能手王進蓮說。 說起王進蓮,塔城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年輕婦女曾經在塔城鎮創建了首個核桃育苗基地,創建了首個種養殖協會,成為響當當的致富帶頭人。今年3月,王進蓮創辦了繼蓮農業專業合作社,剛成立時有8戶農民加入合作社,到現在已經有20戶農戶加入合作社。 “為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我們村采用‘總支+合作社’的股份合作方式發展特色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社員收入,挖掉窮根。”在談到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時,啟別村黨總支負責人如是說。 按照《章程》,今年,啟別村黨總支投入20萬元,合作社籌措資金20萬元,解決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籌措資金難的問題。目前,合作社已經按照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種植川烏61畝。 和新是啟別村的貧困戶,他說:“過去,我很想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走上致富路,但由于缺資金,缺技術,缺乏市場信息,致富的愿望難以實現。合作社給我帶來了致富希望。我以土地入股參加分紅,還能通過在合作社里勞動實現收入。” 為了幫助社員掌握川烏種植技術,村黨總支聘請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教社員學習實用技術,增加技術含量,提高生產效益。為了增加抗風險能力,村黨總支與中藥材加工廠商簽訂了購銷合同,獲得保護價。按照保護價,每畝可實現經濟收入8100元。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調動社員積極性的關鍵。合作社制定了利益分配方案,并通過社員大會表決通過。責權利明確了,社員的干勁足了,做到村黨總支按股份實現了經濟收入,社員按土地、勞動實現了經濟收入。 “明年,我們要把川烏基地擴大到500畝,讓更多的農民在發展農村股份制合作經濟中得到實惠。”啟別村黨總支書記趙晟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