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在政協迪慶州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如何發展農業、如何促進農民增收成為委員們討論的焦點問題。 “發展靠產業,產業只有富民才能稱之為產業。”珠瑪英追委員圍繞報告中提出的“推動沿路、沿江、沿城農業產業帶建設,著力打造特色農業產品,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她認為,發展產業是一個長期過程,產業培育要強調因地制宜,在培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以保護土地資源為主來發展產業,使產業培育、加工、生產、銷售形成一個鏈條。同時希望能夠加強商標注冊,保護產品獨特性 。 在工商聯、總工會、共青團、青聯、婦聯、科技界、社會科學界的討論會上,委員們一致認為,要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著力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形成油菜加工產業鏈;著力打造馬鈴薯加工產業,并對種植瑪咖產生對“土地致貧”的現象進行技術指導,以此來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產業發展決不能像‘猴子掰包谷’一樣,必須持之以恒地抓。沒有產業,沒有實力,農民增收脫貧只會是一句空話。有了項目、有了產業,才能緩解城市就業壓力等困難,增強政府解決群眾困難的能力和實力,農民增收致富才有出路。”趙紅春委員說。 委員們對我州將按照“景觀獨特抓旅游、有山有水抓種植、水草豐富抓養殖、資源豐富抓開發、富余勞力抓轉移”的思路,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產業和瑪咖產業,山區半山區培育藥材和經濟林果產業,江邊河谷地區發展葡萄、油橄欖、生豬、煙葉和蔬菜等,挖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以產業發展為支撐 拓寬農村致富路,確保2020年相互帶動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產業發展布局滿懷期待。 (記者 楊云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