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一位在一家小醫院上班的朋友說,他本人是學中醫的。因為平時中醫問診的人偏少,所以,領導決定讓他去業務比較繁忙的科室幫忙下,于是,他一會兒去急診打針,一會兒去骨科扎繃帶,甚至去體檢科做化驗員,一年下來,在中醫坐診的時間少之又少。這樣一來,他每年都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得到同事們的交口稱贊,特別是那些家中經常有事,需要頂班的人,更是對他十二萬分客氣。 然而,年復一年這樣下去,他感覺自己的中醫專業開始生疏。他表示,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盡職,幫助同事做事情固然是好,不過,這樣下來養了懶漢,滋長了部分混日子的人。面對筆者的不理解,他拿出一篇國外的文摘。文摘中說,國外一家醫院有位年輕人剛工作也遇到一樣的處境,那個年輕人經常幫別的科室工作,結果到年底,卻被醫院評為不稱職。醫院主管認為,年輕人去做其它科室不熟悉的業務,增加了病人的風險,荒廢了自己的專業,還無形中鼓勵了同事的惰性。 聽他這么一說,我感觸很深。的確,在我們每個行業中,或多或少存在這個年輕人一樣的情況。有的人因為年紀輕,有的人因為所謂專業過硬,有的人因為態度老實,總會被指派做不屬于自己崗位的工作業務。長此以往,部分單位就形成兩個極端,一部分人從早到晚,忙完自己崗位的事情,又要做別人崗位的事情,一部分人總是家里永遠有事,需要單位照顧,不見蹤影。時間一長,就成了昏昏水養昏昏魚,不體現多勞多得,大鍋飯越演越厲害。員工的業務水平在退步,工作作風變差。 筆者在采訪,也經常遇到一些單位領導請托,什么開會發言、單位總結、上報先進材料,甚至是項目可行性報告,都想拿來請人寫,讓人哭笑不得。這些領導都稱文秘、辦公室主任不會撰寫文稿,員工的寫作功底差。私下調查一下這些單位的員工,辦公室主任、文秘,寫領導材料,需要改動的多,加班加點沒有報酬,寫錯了責任自己扛,寫好了發表時署領導名字。專業科室員工會寫,卻不想寫,怕寫了一次,單位天天讓寫材料,影響到自己的正常業務工作。為此,筆者向這些單位領導建議,辦公室就要盡好自己的職責,寫材料有時候是晚上、周末、節假日加班,很辛苦,需要給予撰寫者一定的理解,創造一定的寫作條件,更不能剝奪他們的署名權。對樂于寫材料的專業科室員工,要把他們的勞動成果算在考核中去。結果,采納建議后的這些單位又有人愿意寫材料。 俗話說,好的規章制度可以讓壞人做好事,壞的規章制度則會讓好人也學會做壞事。在這個專業化的社會中,各行各業都要提倡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有盡職盡責,才能不麻煩別人。用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份內的事情,才能在團隊中形成比業務、比貢獻的優良作風,也才能做到獎勤罰懶,調動工作積極性。(香格里拉網記者 高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