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精準扶貧示范村東山移民點建設工地見聞 楊洪程 ![]() 維西縣永春鄉慶福村大白巖村民小組彝族群眾義務幫助東山村民小組傈僳族群眾搬家。(楊洪程 攝) 年末歲首,云南省精準扶貧示范村維西縣永春鄉慶福村東山移民點建設工程如火如荼。走進貧困山村傈家山寨東山村民小組,各族群眾懷著美好憧憬,心手相連互幫互助,建設新房新景新農村新產業新生活的動人畫面走進眼底。 民族兄弟心手相連 “兄弟有事情,我們不能不幫忙。”馬占全說:“今后,我們有事情,東山村民小組的傈僳族群眾同樣不會看著不管。”馬占全是彝族共產黨員,家住永春鄉慶福村大白巖村民小組。今天,他帶著32名彝族群眾來到東山村民小組幫忙傈僳族同胞搬家。 不要一分錢,只為兄弟情。東山村民小組移民搬遷工程時間緊任務重,春節前,42戶群眾就要搬進臨時安置點。為了讓東山村民小組的民族兄弟早日搬進臨時安置點,慶福村大白巖、河西等11個村民小組黨組織分別召開會議,決定義務幫助東山村民小組搬家,每個家庭出一個勞動力。村委會根據各黨組織的意愿,依次列出幫助東山群眾搬家時間表。目前,東山村民小組42戶群眾中已有36戶搬進了臨時安置點,再過9天,42戶群眾將全部搬進臨時安置點。 “我們有困難時,彝族、白族兄弟幫助我們;彝族、白族兄弟有困難時,我們絕不會袖手旁觀。”東山村民小組傈僳族漢子李向剛說。 鄰里互助,不讓一個家庭掉隊 雀金發老人今年68歲,老伴67歲,膝下無兒無女,年老體衰。前不久,雀金發參加群眾大會時,村民小組長在會上講,東山將按照“新房、新景、新產業、新農村、新生活”的要求實施移民搬遷精準扶貧工程,雀金發老人高興得徹夜未眠。然而,想到家里無勞力的情況,心中難免產生了幾分憂愁。 “想不到,村里的黨員帶著群眾幫助我們建過度安置房,還幫我們搬家。”雀金發心中的憂愁在鄰里團結互助中徹底消除了。 為了如期完成搬家任務,東山黨小組召開會議,決定黨員帶頭把村里的勞動力整合起來,優先幫助缺少勞動力的家庭搬家,有序完成搬家任務。 互助合作同步小康 “脫貧摘帽,光有新房新村還不夠,還得有新產業。”正在東山村民小組中藥材基地與群眾一起勞動的永春鄉副鄉長和金輝說。 誠如斯言,東山村村民小組創新體制機制,培育脫貧致富新產業,成立了巖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章程和合作股份收益方案。按照章程和方案,選舉產生了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村里的土地資源全部一戶為單位量化入股,政府財政扶貧資金量化入股,生產什么、怎么生產由合作社組織,農戶按股權進行分配。目前,合作社完成川烏種植42畝,開春后,將種植秦艽、桔梗210畝。 回家建設新家園 “因為窮,我背井離鄉去打工;因為有希望,我回到家鄉建設家鄉。”東山村民小組傈僳族青年給他的昆明朋友發了這樣一條微信。 李成林家庭貧寒,外出務工是他增加收入的唯一選擇。一轉眼,這位傈僳族青年在外務工6個年頭。前不久,他父親告訴他,東山要搞移民搬遷扶貧工程了,希望他能回來建設自己的家園。李成林與慶福村負責人取得聯系,詳細了解東山移民搬遷扶貧工程情況后對家鄉的未來充滿憧憬,決定回鄉建設自己的家園。回家2個月,李成林利用學到的手藝參加新村建設,每個月賺到3000多元錢。他高興地說:“建設自己的新房子,還能賺到錢,明年下半年,我家就能搬進新房子,太讓人高興了。” 李成林被村民推選為“自建委員會”成員。在談到如何履行群眾賦予的職責時,李成林向記者道出了東山自建委員會的承諾:“人人都是建設者,人人都是監督者,人人都是建設成果的享有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