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5全省經濟工作,省委、省政府謀大事、抓重點,以創新開拓勇擔當的智慧,跨越發展大作為的氣魄,帶領全省上下從穩增長促發展,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擴開放,到破瓶頸精準發力,統籌城鄉惠及民生,一項一項攻堅克難,一步一步奮力前行,實現了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圓滿完成了經濟社會發展年度主要目標任務。 2015年,為迅速遏制全省經濟下滑,推動全省經濟止跌回升,確保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研判、主動作為,從擴大社會投資、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工業企業擴銷促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工商企業生產成本、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積極促進消費增長等13個方面,提出了27條針對性強、可操作、見效快的政策舉措,涉及財政安排資金35.88億元,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應得到充分釋放,推動了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這一年,紅土高原上的建設熱潮如火如荼,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滇中引水工程項目獲國家批準并開工,中老泰鐵路全線開工建設,大臨、彌蒙鐵路開工建設,華麗、小磨、保瀘、玉臨高速公路開工建設……2015年,全省綜合交通建設共完成投資1341億元,同比增長29%。 這一年,彩云之南的天空絢爛而高遠——新開通昆明至浦東至溫哥華、新德里、胡志明、長沙至名古屋、長沙至大阪等9條國際、地區航線,瀘沽湖機場建成通航。截至2015年,全省共開通航線380條,開通國際、地區航線60條以上,通航城市145個,每周往返東南亞、南亞132個航班,初步形成以昆明為中心,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及南亞、東南亞主要國家城市的航線網絡。 這一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彰顯“云南力度”。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21.3993萬套(其中: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17.7576萬戶,開工率為101.92%),占國家下達任務數21.0474萬套的101.67%;全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6871萬套(含2014年結轉的8.4842萬套),占國家下達計劃數18.5296萬套的154.82%;完成投資355.6億元(其中,棚改完成投資244.71億元)。 這一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把握發展形勢變化,作出了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的戰略部署,昆明區域性國際通信入口、呈貢信息產業園和玉溪華為計算機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中國電信昆明國際通信樞紐的接入國家,由原有的中老緬柬越5國增加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8國,業務范圍也從原有的語音業務擴展至數據、互聯網轉接業務。目前全省光纖網覆蓋省內所有州市縣、鄉鎮,90%以上行政村通光纜,光纜總長度達到76萬公里。 這一年,西南邊陲的云南已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紅河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封關運行,勐納(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正式獲批,云南省與國家發改委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協同機制,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獲批籌建,我省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獲批國家第一批批準實施,全年共爭取到204.19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和447.86億元中央專項建設基金。與此同時,滇中新區正式獲國務院批準。 謀大事 抓重點 促發展——2015我省經濟工作重大事項舉要 ● 27條政策措施穩增長 去年,受國內外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影響,我省經濟發展形勢嚴峻,下行壓力增大。為迅速遏制全省經濟下滑,推動全省經濟止跌回升,確保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研判,主動作為,于4月下發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從擴大社會投資、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減輕企業負擔等13個方面,提出了27條針對性強、可操作、見效快的政策舉措,涉及財政安排資金35.88億元。 為貫徹落實好《意見》,省直有關部門和全省16個州市認真履行職責,提出落實《意見》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落實意見;省政府成立了8個穩增長督查組,每月對各州市穩增長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通過現場辦公、現場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重點項目建設等穩增長中的突出問題,形成了橫向統籌協調、上下聯動齊抓、督促落實有力的貫徹落實機制,確保了政策措施及時落地生效。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應得到了充分釋放,成效明顯,推動了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15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年度預期目標圓滿完成。 ● 推進電力改革支持工業經濟發展 去年11月9日,國家正式批準我省電力體制改革試點方案,成為全國電力體制綜合改革第一批試點,正式拉開電力體制改革大幕。 從2012年開始,面對電價與市場供需嚴重脫節等嚴峻局面,我省開始研究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并多次向國家爭取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省,擬訂了多種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去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后,省政府正式上報“云南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試點方案”,提出有序推進電價改革,理順電價形成機制等7項改革措施,并結合實際,提出在輸配電價改革、建立和完善電力交易中心、保障民生、鼓勵西電東送等方面率先試點。去年1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我省電力體制改革試點方案,至此,我省正式成為國家電力第一批兩個體制改革試點省之一。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下,電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尖銳,我省在研究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積極探索,深入實踐,已經在電力體制改革方面取得實際成果。2015年全年推行超基數電量市場化交易、清潔能源置換等市場交易,全年市場化交易電量超過300億千瓦時,為全省穩增長,特別是支持工業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 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機制及時推進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去年12月17日,省政府主要領導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領導共同簽訂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委省協同機制的合作框架協議》,是全國第六家簽署協議、建立委省協同機制的省份。 《協議》主要內容包括省政府將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作為本省對外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產能國際合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建設多雙邊合作機制、制定國際產能合作重點國別規劃、爭取金融機構融資支持、設立國際產能合作股權投資基金等工作中對云南省予以支持。 云南省將圍繞電力行業、裝備制造、冶金、化工、建材、輕工、物流等重點領域,制定扶持激勵政策,建立動態更新的重點項目庫,積極推動本省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 爭取中央資金助推重大項目建設 去年,我省共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205.55億元,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183.09億元目標。上述資金迅速投入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鎮基礎設施、“三農”建設、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中。在各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監督下,全省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文化、教育、衛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進一步夯實,為2015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為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去年7月,國家決定設立專項建設基金,重點支持回報率低、回報周期長、政府全額承擔投資壓力大、社會資本不愿投的準公益性投資項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政府迅速召開全省爭取專項建設基金工作推進會,各州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按時上報有關材料;全省發展改革部門與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建立了縱橫聯動、統籌協調、聯合辦公的工作機制,順利完成了四批專項建設基金項目的篩選和上報。四批專項建設基金全國共計投放8000億元,通過積極努力,我省共爭取到395個項目、額度447.86億元、占比5.6%,居全國前列。隨著四批專項建設基金陸續投放到具體建設項目,拉動作用和導向作用日益顯現,為完成全年投資增長目標任務注入了強勁動力。 謀大事 抓重點 促發展——2015我省經濟工作重大事項舉要② 中老泰鐵路全線開工建設 在“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牽引下,云南省持續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切實發揮云南連接交匯的戰略支點作用。2015年8月31日,中老泰國際鐵路云南段玉溪至磨憨鐵路先期開工段開工建設;12月2日,中老泰鐵路老撾段磨丁至萬象開工;12月19日,中老泰鐵路泰國境內段舉行啟動儀式,計劃2016年5月雙方正式合作建設泰國首條準軌鐵路。 中老泰鐵路規劃長約1667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段全長617公里、境外段1050公里(老撾境內442公里、泰國境內608公里)。中老鐵路是泛亞鐵路中線—中老泰國際通道連接中國和東南亞的重要鐵路通道,是兼有城際旅游功能、促進地方資源開發的客貨共線的快速鐵路。中老鐵路沿線礦產、旅游等資源豐富,有著很大的開發潛力,建設完工后將打通中國南下老撾、泰國的通道,對促進資源開發,帶動沿線經濟和旅游業發展,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中老泰鐵路建成運營之后,從昆明到曼谷的鐵路往返將更加便捷,貨運成本也將降低,預計該鐵路每年或將為泰國增加200萬中國游客,泰國、老撾大量的農產品、新鮮蔬果以及游客等一天可達昆明,泰國作為東盟陸地交通樞紐的地位將更為凸顯,中泰兩國之間的聯系也將更加緊密。 大臨和彌蒙鐵路開工建設 2015年12月6日,大理至臨滄鐵路開工建設,線路北起廣通至大理鐵路的大理站,經大理巍山縣,跨越瀾滄江后進入臨滄市,再經云縣至臨滄市臨翔區。項目北端通過廣大線、成昆線分別連接昆明、攀枝花地區;南端向西南通過規劃的臨滄至清水河鐵路連接清水河一類口岸;向東南通過規劃的臨滄至普洱鐵路連接擬建的玉磨鐵路。項目建設對改善沿線交通狀況,完善路網布局,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壯大,實現國家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5年12月28日,彌勒至蒙自鐵路開工建設。根據規劃,項目起始于正在加緊建設中的云桂鐵路彌勒站,是云南連接泛珠三角地區和北部灣經濟圈,直達“海上絲綢之路”的出海通道;止于蒙河鐵路蒙自站,與中越國際鐵路國內段連接東南亞的大通道蒙河鐵路相連,將對加快云南省“八出省五出境”大通道建設步伐,有力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形成有效支撐云南發展、更好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綜合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該項目的實施還將實現滇中城市經濟圈與滇東南次級城市群的便捷連接,降低鐵路沿線礦產資源開發提供低成本的外運通道,助推沿線資源開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華麗和玉臨等高速公路相繼開工 2015年,我省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熱火朝天。一方面,普立至宣威、龍陵至瑞麗、麻柳灣至昭通、昭通至會澤、待補至功山、富寧至龍留等14段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里程750公里。昆明至嵩明、麗江至香格里拉、昆明繞城高速東南段、宣威至曲靖、蒙自至文山至硯山等國家高速公路正抓緊建設。另一方面,一大批高速公路開工建設。 2015年5月16日,小勐養至磨憨公路改擴建工程全線開工建設,作為昆曼國際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85重慶至昆明公路的聯絡線昆明到磨憨(口岸)的末端,小磨項目建成通車后將實現昆明至磨憨全程高速化,形成連接中國西南和省內主要城市、通往周邊國家的快捷國際大通道;2015年4月27日,華坪至麗江高速公路試驗段開工建設,標志著華麗項目從國家高速公路2030年展望線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前了15年;2015年12月6日,保山至瀘水、玉溪至臨滄高速公路試驗段同時開工建設,對加快貫通滇藏公路新通道和文山天保口岸到騰沖猴橋出境通道,全力推進滇西邊境山區扶貧開發,加速滇中、滇西、滇北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構建東連越南西接緬甸的互聯互通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也標志著我省16個州市將全部通高速公路。 與此同時,嵩明(小鋪)至昆明(烏龍)、武定至易門、江川至通海、功山至東川、上關至鶴慶、沾益至會澤、瀘西至彌勒等一批地方高速公路也相繼開工建設。截至2015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00公里,一級、二級公路里程1.2萬公里,農村公路里程19.7萬公里。 開通多條國際和地區航線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將云南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指示,2015年,省民航發展管理局在拓展優化國內航線、豐富完善省內航線網絡的基礎上,合理布局國際航線,提高航線覆蓋的廣度,重點開辟東南亞、南亞航線,拓展西亞、東亞航線,加快開辟昆明至歐洲、北美洲、澳洲、非洲等樞紐城市的洲際航線,加密港澳臺地區航線,構建云南國際大通道,形成內聯中國各省、外聯各大洲、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便捷“空中走廊”。 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開通國際和地區航線64條,其中,新開了昆明—浦東—溫哥華洲際航線,昆明—新德里、昆明—甲米、昆明—濟州、昆明—河內、昆明—胡志明、昆明—西哈努克港、昆明—長沙—大阪國際航線,還新開了我省昆明—達卡首條國際貨運航線,我省成為我國開通面向南亞、東南亞航線最多的省份。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6家航空公司在云南航空市場運營(基地航空公司6家),其中,國內28家,國際和地區18家。6家基地航空公司在冊飛機共計132架。共開通始發航線387條,其中,國內航線323條,國際航線57條,地區航線7條。 謀大事 抓重點 促發展 ——2015我省經濟工作重大事項舉要③ 滇中引水工程獲國家批準并開工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上下齊心、通力合作,滇中引水工程通過了國家水利部的審查,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取得了實質性、關鍵性突破,為我省“十二五”收官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目前,滇中引水工程勘察試驗性工程已正式動工。 滇中引水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首,是省委、省政府實施“興水強滇”戰略的重大舉措,是云南省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中,水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工程。實施滇中引水工程,將徹底改變目前滇中地區水資源匱乏狀況,解決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紅河滇中6州市發展長期受制水資源匱乏難題,將惠及全省城鄉1423萬人生產生活用水,有效緩解城鄉爭水、地區爭水、工農業生態爭水的矛盾,同時每年向滇中地區的滇池、杞麓湖、異龍湖等3大湖泊補水6.72億立方米,有效改善受水湖泊水質,優化區域用水結構,改善生態環境。2015年7月,《滇中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完成,2015年12月31日,水利部部長辦公會審議通過了可研報告技術審查意見。目前,勘察試驗性工程正按計劃積極穩妥推進。 滇中新區正式獲國務院批準 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同意設立云南滇中新區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同意設立云南滇中新區。《批復》指出,設立并建設好云南滇中新區,對于推進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試驗示范,培育壯大區域經濟增長極等具有重要意義。 云南滇中新區位于昆明市主城區東西兩側,是滇中產業聚集區的核心區域,初期規劃范圍包括安寧市、嵩明縣和官渡區部分區域,面積約482平方公里,區位條件優越、科教創新實力較強、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區域綜合承載能力較高、對外開放合作基礎良好。按照國務院批復精神,省委、省政府正積極推進云南滇中新區建設,力爭將云南滇中新區打造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點、云南橋頭堡建設重要經濟增長極、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實驗區、改革創新先行區。 目前,滇中新區管委會正抓緊修改完善總體規劃,片區規劃和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綜合交通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根據2016年工作目標,確定基礎設施開工建設項目和園區建設項目,規劃專業招商項目,啟動招商工作,同時啟動綜合保稅港區建設工作和自貿區申報工作,打造開放合作平臺。 紅河保稅區通過驗收封關運行 作為云南省首個通過驗收的綜合保稅區,2015年,紅河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達3.86億美元,簽約項目13個,入區備案企業27家。 紅河綜合保稅區規劃選址位于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與泛亞鐵路蒙自火車站銜接,按保稅物流、保稅加工、配套制成服務等“一心三軸九片” 功能進行規劃,主導產業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輕紡、生物醫藥等。總規劃面積3.29平方公里,分兩期建設,一期開發1.97平方公里,二期1.32平方公里。一期于2015年1月29日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2015年5月8日,綜保區正式封關運行。截至目前,區內共注冊企業33戶,其中,重點推進項目廈門以晴集團已簽訂入駐協定,擬計劃2016年4月正式建成投產,主要從事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的生產裝配,投產后將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實現年進出口總值15億美元以上產值。2015年,紅河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達3.86億美元,簽約項目13個,入區備案企業27家,區內主要以電子芯片加工為主,此外還有焦炭、礦產品、普洱速溶茶粉等商品存儲。 從昆明海關獲悉,目前昆明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工作已進入后續階段,海關總署已完成對相關部委的征求意見工作,且已行文上報國務院,待國務院批復。 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獲批 2015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云南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以下簡稱勐臘(磨憨)試驗區),2015年8月初,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勐臘(磨憨)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將以磨憨經濟開發區、勐臘鎮為中心,依托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水道、昆明—曼谷國際大通道,以及勐滿、勐侖、勐捧、關累等重點鄉鎮,構建“兩帶、兩核、五區”的空間格局。 勐臘(磨憨)試驗區位于西雙版納州最南端,區域范圍包括勐臘縣的6個鄉鎮全境和4個鄉鎮的部分區域,國土面積約4504.7平方公里。區內人口近30萬,有傣、哈尼、彝、瑤等9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5.6%。試驗區東、南、西三面與老撾陸地相連,西部與緬甸隔江相望,國境線長達623公里,是我國對中南半島合作的重要前沿,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按照試驗區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勐臘(磨憨)試驗區基礎設施取得重大改善,內聯西南地區、外接中南半島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基本建成,區域經濟合作取得重大成效,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以國際貿易、國際物流、進出口加工、跨境旅游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對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示范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謀大事 抓重點 促發展 ——2015我省經濟工作重大事項舉要④ 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我省創新舉措突破融資難題,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通過爭取中央資金、省級配套和銀行融資3個渠道,共計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投入資金596.05億元。 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我省共爭取中央補助資金62.26億元,省級財政安排補助資金10.53億元。同時,加大與各金融機構的合作,獲得國家開發銀行棚戶區改造項目承諾貸款1106.65億元(含軟貸款103.74億元),發放貸款256.35億元;通過組建銀團,為省級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融資公司公共租賃住房項目提供204.3億元貸款支持。在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方面,我省2015年向國家爭取38.2億元中央資金(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13.159億元),支持我省4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省級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配套安排了19.09億元資金。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面,我省共投入5.32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3.2億元,地方配套及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12億元),用于完成全省1.96萬戶8.33萬名貧困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21.3993萬套(其中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17.7576萬戶,開工率為101.92%),占國家下達任務數21.0474萬套的101.67%;全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6871萬套(含2014年結轉的8.4842萬套),占國家下達計劃數18.5296萬套的154.82%;完成投資355.6億元(其中棚改完成投資244.71億元)。全省共實施了5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截至2015年12月31日,已竣工49.37萬戶,竣工率98.75%。 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 2015年是我省信息化工作和信息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的一年。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積極謀劃,作出了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的戰略部署,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形成了涵蓋基礎設施、信息化應用、信息產業、信息安全保障和保障措施等5個方面的“1+8”政策文件體系。從頂層設計開始促進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推動了一大批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項目落地建設。“云上云”行動計劃與“十三五”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相銜接,將領跑我省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信息化工作。 除“云上云”政策發展體系構建完成外,我省還大力加快推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通信出入口。2015年,經工信部批準,中國電信昆明國際通信樞紐的接入國家由5國增加到8國。啟動開工了全省信息產業新高地——呈貢信息產業園等一批建設項目。同時,加大與國內知名企業合作力度。2015年,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浪潮集團、華為公司、普天信息產業集團、中國電信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興通訊等知名企業簽約。此外,與國防科技大學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依托玉溪華為的云計算平臺,推動國家超算(云南)中心項目建設。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獲批籌建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教育部根據教育體制改革要求,結合云南教育特別是應用技術型大學滯后的情況,提出創建滇西應用技術大學。2015年1月,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設置申請獲得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投票通過。2015年4月,教育部發文同意籌建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籌建期為1至2年。目前,選址于大理海東新城的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建設規劃已經啟動。 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認為,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具備“區域、扶貧、民族、邊疆、創新”5個特色,是國家支持滇西片區扶貧開發的重大舉措,是云南省職業教育改革、人力資源扶貧的重要探索。未來,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將以本科教育為主,按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培養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急需的生產、管理一線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努力實現“創辦一個學院,振興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傳承一方文化”的辦學目標。 瀘沽湖機場建成通航 2015年10月12日,云南最高海拔機場——瀘沽湖機場正式建成通航。該機場現運營瀘沽湖至昆明航線,計劃開通瀘沽湖至成都、重慶、北京等航線。瀘沽湖機場通航,對于開發瀘沽湖旅游資源、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瀘沽湖機場2013年4月開工建設,位于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紅橋鄉石佛山,距瀘沽湖景區25公里,距寧蒗縣城50公里。機場標高3292.9米,屬于高原機場,總投資13.01億元。到2020年設計目標年,預計旅客吞吐量4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00噸、飛機起降量4950架次。 目前,我省除瀘沽湖機場外,昆明長水機場“9+2”配套建設、滄源機場、瀾滄機場、騰沖機場改擴建等項目穩步推進,紅河蒙自軍民合用機場、元陽機場、怒江機場、丘北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2015年,我省民航投資快速增長,完成建設項目投資31億元。(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