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旗飄揚脫貧路 香格里拉網訊(記者 楊洪程)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維西縣保和鎮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個中心任務,切實把群眾愿望、群眾需求與黨建目標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抓黨建促脫貧,著力把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產業發展、技能扶貧等順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實事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瞄準攻堅任務 強化組織保障 為有序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維西縣保和鎮成立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精準扶貧工作。編制《保和鎮脫貧摘帽奔小康行動計劃》和《保和鎮整鄉推進項目實施方案》,推進整鄉推進與精準扶貧“兩輪驅動”。深入實施“六大精準脫貧工程”,大力實施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整鄉推進建設、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形成整鄉發展帶動脫貧攻堅、脫貧攻堅促進整鄉發展的良好態勢,力爭在易地搬遷、產業發展等方面走在全縣的前列,確保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著力解決整體貧困問題。 該鎮建立“123”服務體系。“1”即11個村(社區)建立集綜合協調、便民服務、信息發布、成果展示為一體的服務網絡平臺,搭建為民服務的快速通道;“2”即建立2支服務隊伍(以服務中心為牽頭的鎮級服務隊、村“兩委”和村民小組為成員的服務代辦員隊伍);“3”即建立3級服務體系(鎮級建立服務中心、村級建立綜合服務辦公室、村組建立為民服務點)。 該鎮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切實加強駐村幫扶力度。由34個單位1688名隊員組成的11支工作隊駐村幫扶,確保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村村都有4名以上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配備11名第一書記,共掛包2675戶建檔立卡戶。按照“八有四無、一超一受益”脫貧指標,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回頭看”,做細做實建檔立卡工作,實現扶貧更加對象精準、脫貧需求更加清楚、幫扶機制更加健全、幫扶措施更加完善、脫貧成效更加明顯。 凝聚黨心民心 奮力攻堅克難 在向貧困宣戰的征程上,發揮一個基層組織就是一個戰斗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作用,聚力攻克群眾素質扶貧難關、易地搬遷扶貧難關、培育產業扶貧難關。 保和鎮針對貧困群眾缺少脫貧本領的問題,利用幫扶單位云南省技師學院的教育資源優勢,聯合云南省“祖氏滇秀”培訓中心、劍川興藝古典木雕家具廠,舉辦1期28人的木雕培訓班和3期186人次的初、中級刺繡培訓班,并與“祖氏滇秀”培訓中心和劍川木雕廠合作,實現社員產品外銷暢通、足不出戶就能增收的目的。州農牧局依托部門優勢,在拉河柱村扶持種植百合12畝、新式山藥20畝、魔芋245畝、玉米高產創建田556畝;建設蔬菜大棚2083.2平方米,種植木瓜68750苗;養殖種牛1頭、云嶺黑山羊12只、幼雞4200只、中華蜂12箱、能繁母豬51頭,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89戶,資金100余萬元,為貧困戶脫貧摘帽鋪平道路。 按照《保和鎮易地搬遷三年行動計劃》,全鎮計劃投入6124.2萬元,力爭完成13個點655戶2259人易地搬遷安置任務,其中,建檔立卡585戶2044人。2016年,已啟動實施11個點561戶191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491戶1699人。所有搬遷點均按“新房、新村、新景”“新產業、新生活、新發展”的要求,充分尊重搬遷點群眾意見,統一劃價、統一實施、統一驗收。截至七月底,11個易地搬遷點已完成投入700萬元,完成率70%;1200戶危房改造已全面動工;236800平方米的村內戶外公路已完成復核、設計、預算等工作,正式施工。 保和鎮把400萬元精準扶貧產業資金、股份合作資金、整鄉推進產業資金有效整合,重點推進臘八底、拉河柱、永春、蘭永4個脫貧村的產業。蘭永、永春村重點推進仔豬、土雞養殖;拉河柱村、臘八底村重點擴大傳統種植業;永春村建立土雞苗培育基地、蘭永村土豬仔培育基地正在建設中。州林業局在羅馬村改良嫁接核桃200余苗,種植新品種核桃130余苗。 保和鎮把穩定作為第一要務,切實抓好特殊時期的維穩工作,加大城區外來人員的排查管理,大力開展“緝槍治暴”活動。建立鎮、村、組三級維穩體系和135人的基層維穩信息員隊伍,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鎮的情報信息采集網絡格局,實現維穩無盲點、無漏洞。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嚴格執行“4+1”工作法,加強宗教寺廟堂點的愛國主義教育,保和鎮呈現民族團結、宗教有序、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