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穩中向好 民生持續改善 近年來,維西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地實施“四縣”戰略,迎難而上,主動作為,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 據統計,維西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 26.57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41.88億元,年均增長1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4.65億元增加到7.94億元,年均增長14.3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18579萬元增加到31040萬元,年均增長13.6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626.9元增加到7015元,年均增長10.9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296元增加到26261元,年均增長9.46%;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588169.43萬元、292362.4萬元,年均分別增長19.39%、16.28%。 育支柱壯大縣域經濟 產業強,維西興。近4年來,維西縣主動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攻堅克難培育新動能,培育支柱產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緊抓農業供給側改革,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生物產業蓬勃發展。在堅守耕地紅線、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維西縣以中藥材、核桃、野生蜂蜜、冰葡萄等為主的高原特色產業及畜牧業規模化發展,種植中藥材24萬畝、核桃7.11萬畝,中華蜂養殖6萬箱。康邦、碧羅雪山公司被認定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康邦美味核桃乳遠銷荷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外貿出口實現零突破。拖枝生物園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累計完成投資4.11億元,先后有13戶企業進駐園區。 水電產業加快發展,旅游、現代服務業蓄勢待發。該縣全面協調推進烏弄龍·里底、托巴瀾滄江干流電站及農網改造、輸變電線路建設,富川等4座中小水電站竣工發電。水電裝機容量從2012年的20.79萬千瓦增加到38.69萬千瓦,增長了近一倍。嚴格規范礦產業開發,嚴厲打擊私挖濫采等違法違規行為,取締礦山企業8家,關停或停產整頓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44個。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游宣傳推介和旅游線路打造、景區景點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旅游社會總收入從2012年的6.24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8.71億元,年均增長31.59%。到2016年,維西縣三次產業比重從2012年的14.79:32.93:52.28調整為13.08:33.72:53.20,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抓投資拉動跨越發展 4年來,維西縣始終堅持抓項目擴投資,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后勁。4年來,維西縣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94.95億元。實施了3年交通建設攻堅戰,維德二級公路、碧白三級公路竣工投入使用,維福公路、尼塔二級公路、維蘭高速連接線相繼開工,全縣公路里程達3212.67公里,新改建鄉村公路441公里,村組通車率達96%。城市規劃和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編制完成《縣城總體規劃》《縣城南部新區控制性強制規劃》以及各鄉鎮總體規劃,鄉鎮、村莊規劃覆蓋率達100%。縣城污水處理廠配套工程、行政中心搬遷等項目竣工使用,城區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成效明顯,物流中心等商業片區開發有序推進,到2016年底,城鎮面積由2012年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6.24平方公里、市政道路由2012年的6.2公里增加到18.5公里、綠化面積由2012年的57.6萬平方米增加到144.5萬平方米、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16.5%提升到22%。實施“愛心水窖”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547件,解決7.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74%以上。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3623.8公頃、補充耕地779.81公頃、整理土地2297.66公頃。 生態立縣綻放美麗色彩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4年來,維西縣認真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持保護中促發展,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可持續發展后勁增強。出臺并認真落實《生態縣建設規劃》,深入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森林維西”建設,完成公益林建設10.8萬畝、人工造林2.3萬畝、森林撫育19萬畝、鞏固退耕還林8.9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4.83%。認真落實草原生態和森林生態補償政策,累計兌現生態補償資金14252.8萬元。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成效明顯,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不斷加強,完成了永春河二期防洪治理、縣城大橋邊面山綜合治理等一批生態保護工程,城鄉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加強“兩江”流域生態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2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平方公里。大力實施農村能源項目建設,推廣太陽能熱水器9154臺、農村節柴改灶1700戶、節柴爐2083臺。嚴格項目準入和審批制度,節能減排等各項指標均控制在州人民政府下達的指標內。 改革開放釋放發展活力 4年來,維西縣大力實施 “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向開放要發展活力,開展了與周邊鄰縣之間常態化合作交流,加強與上海寶山區、昆明西山區、曲靖市、財政廳等地區、部門的對口合作,對口幫扶力度進一步加大,4年累計到位幫扶資金38725.28萬元。 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發展新動能競相迸發。維西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審批項目進一步精簡,取消和調整縣級行政審批事項4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37項。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進一步規范,網上并聯審批制度全面推行。農村土地、集體林權、水利、糧食流通等改革不斷深化,教育、文化、衛生、財稅、工商等改革深入推進。政策融資平臺建設得到加強,扶貧投資、城投、旅投等公司相繼成立。4年累計引進縣外實際到位資金173億元。 發展成果更加惠及民生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4年來,維西縣始終堅持保基本兜底線,民生事業持續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累計發放城鎮低保55794.48萬元、農村低保金33498.51萬元,下撥救災款2387.51萬元、救災糧100.29萬公斤、救災棉衣3123件、救災棉被12665 床,支出新農合資金17356.93萬元,發放醫療救助金 8001.9萬元,解決社會弱勢群體臨時生活困難補助1581萬元。完成保障性住房1500套、農村危房改造14250戶、城市棚戶區改造4295戶,發放租賃補貼2433.74萬元。兌現家電下鄉補貼13106.48萬元、各類強農惠農資金18424.5萬元。貧困群眾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擁有更多獲得感,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4.55億元,實施了5個整鄉推進、27個行政村整村推進、28個自然村整村推進項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20609人,預計實現兩個鄉退貧,12個貧困村脫貧摘帽,減貧人口達18371人。 大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7326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7.61萬人次,發放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1333.5萬元。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累計完成教育建設項目投資7.99億元,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實,發放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16747.27萬元,支出營養改善計劃資金4325.34萬元,辦學水平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文化民生持續改善,縣體育館、縣圖書館、鄉鎮文化館等項目先后建成,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群眾體育、競技體育蓬勃發展,成功舉辦自治縣成立30周年系列活動,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得到進一步挖掘、傳承和保護,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項、代表性傳承人21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緩解,認真落實各項衛生惠民政策,順利實施縣醫院整體遷建、5個鄉鎮衛生院門診綜合樓新建和改擴建、28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衛生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楊洪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