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出實招見實效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開發區把脫貧攻堅作為實現加速發展的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依靠產業扶貧政策發展產業、依靠教育扶貧政策培育人才、依靠金融扶貧政策融資創新,力求扶貧工作見實效。 開發區下轄兩個村委會及一個居委會,共計24個村民小組,全區總人口4438人,2016年共有貧困戶33戶121人。 整合資金,統籌推進扶貧工作。 針對幫扶聯系單位資金分散、重復投資等問題,開發區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縱向溝通,按照各部門工作職能和行業特點,建立融資平臺,整合各類資金,謀劃幫扶項目,完成幫扶任務。同時,積極協調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推進扶貧到戶貼息貸款政策落實,穩步做好產業貸款和“紅色信貸”等工作。 引進企業促就業、促增收。 開發區以第六屆村民委員會及第五屆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為契機,把一批觀念新、能力強、懂經營、會管理、能帶領群眾致富的“能人”選入村干部隊伍,并以基層黨組織為平臺,推進扶貧工作。禮仁村黨總支多方探索,推進整村、整組脫貧奔小康,在核桃園村民小組引進云南柏溪旅游投資開發公司開發玫瑰莊園鄉村旅游項目。該項目共租用該村民小組土地136畝,土地租金為前三年每年2300元,后17年逐步增長;租用農戶民房7院,平均租金4.5萬元每年。玫瑰莊園鄉村旅游項目為開發區提供就業崗位110個,核桃園村民小組有38人在該項目點工作。據統計,禮仁村村民僅臨時除草等務工收入達16萬左右。項目的引進有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解決土地流轉困難問題,開啟開發區基層黨組織助力脫貧致富的新實踐。 扶貧項目惠民生。 實施貧困戶住房達標建設。開發區2016年計劃退出的貧困戶中有10戶住房未達標,為進一步改善貧困戶居住條件,該區將住房達標建設作為今年脫貧攻堅的重點推進,在財政資金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合理安排資金,按照就近搬遷補助5萬元、擴建補助4萬元、改造補助3萬元的標準實施貧困戶住房達標建設,目前,貧困戶住房達標建設已基本完成。 貧困戶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全覆蓋。進一步加大貧困戶醫療救助力度,對貧困戶住院新農合報銷后剩余部分給予全額救助,避免因病致貧;對考取大中專院校的貧困學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助,共計發放補助9.4萬元;將33戶貧困戶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并享受最高補助標準。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開發區群眾居住相對分散,進戶路多為土路,群眾出行難。為解決這一難題,開發區逐步開展院心硬化、通組路及進戶路硬化等工作,目前,已完成院心硬化4000平方米,完成通組路及進戶路硬化1910米。 開啟農戶、企業雙扶模式。結合區域產業特色和優勢,研究出臺發展產業補助政策,充分發揮企業、合作社、大戶的帶動作用,形成“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幫扶模式,通過產業扶貧的實施,將分散的耕地連片開發,形成規模。同時,建立生態綠色養殖基地、山區藥材種植基地,實現農民持續增收。2016年,該區向計劃脫貧的20戶貧困戶發放種養殖圍欄188卷(4324米),發放雞苗1400羽,在山區推廣種植中藥材127畝。該區協調綠林尼西雞場及三江生物公司與農戶簽訂回購協議,實行保護價回購,降低貧困群眾發展產業風險。 智力扶貧提升貧困群眾素質。該區積極組織相關部門邀請專家學者宣傳黨的扶貧幫扶政策,講解種植和養殖技術。2016年,共開展各類講座、技術培訓5次,培訓人數289人次,實現33戶貧困戶全覆蓋。建立勞動力技能培訓機制,完善勞動力資源數據庫,在園區內企業、昆鋼酒店等安排9名貧困人口就業,月工資3000元左右,實現高收入、近就業。 據了解,2016年計劃脫貧的20戶貧困戶已基本達到了脫貧標準。產業方面已逐步成型,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真正實現了“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解大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