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種植戶領到了林業項目扶貧種植補貼。 盛夏6月,走進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金鎮、上江、五境、三壩、尼西、東旺等7個鄉鎮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油橄欖,萬畝油橄欖基地正在成形,展現蓬勃生機,昔日干熱河谷荒山逐漸披上了綠裝。 崩頂藏民精心呵護油橄欖 “3年前種下的100多畝2200多棵油橄欖樹苗大部分成活,有的已經掛果,將成為31戶150多村民的致富樹。” 6月21日,記者與香格里拉市油橄欖辦工作人員來到尼西鄉幸福村崩頂村民小組,村民小組長獨知皮初帶著我們爬上崩頂河陽坡,查看油橄欖,翠綠的枝葉上已經掛滿青橄欖,成熟后的橄欖果是另外一個顏色。他打開手機找出去年結果時拍的圖片,一粒粒紫紅色的橄欖果飽滿圓潤。他說,今年結的果將更多,準備晾曬后集中送去榨油。 在市林業局、鄉黨委政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尼西鄉幸福村崩頂村民小組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選擇比較了好幾種經濟作物,根據地理氣候特點,決定培育發展油橄欖經濟林果產業,2014年投資35萬元,村民投工投勞,整地修坡,在崩頂溝陽坡上挖出臺地,種植2200多棵油橄欖。獨知皮初說,干熱河谷砂石地缺水是影響植物生長的最大問題,從崩頂河上游4公里外架接水管,修建了2個大水池、2個小水池,安排4位50歲左右的村民管護油橄欖,因為干熱,水管經常爆裂。 “可惜是去年8月突發暴雨,泥石流沖毀山溝種植的50多棵油橄欖,看著泥沙掩埋了橄欖樹真讓人心疼。”一位管護油橄欖的村民說,“現在辛苦一點,種下的成片油橄欖子孫后代也可以得到收益。”暴雨過后,泥石成堆結塊。我們就踏著這些泥塊往上爬,來到階梯狀分布的臺地坑塘,去年種植的油橄欖苗是1枝,現在已經長成一簇。遠望更高的山坡,也挖成臺地準備種植。“山坡上建基地投資大,村里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集體經濟發展油橄欖產業。我們正準備請挖機修路,爭取實現通水、通電、通路,油橄欖還沒有產生效益,需要籌集資金才能實施。河谷邊交通條件較好,還有120畝,計劃分給各家種植。”獨知皮初說,“油橄欖最好的特點是一年四季常綠,又適合在干熱河谷種植,可以長到7、8米高,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橄欖油可以自家吃或者銷售,通過宣傳動員,村民滿懷希望,積極參加種植。” 政府引導建設10萬畝油橄欖產業基地 為提高山區農民經濟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的目標,州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油橄欖產業發展的意見,香格里拉市制定關于發展油橄欖產業的實施意見》,大力推進油橄欖產業發展。2015年3月16日,香格里拉市政府與甘肅隴南田園油橄欖發展有限公司簽訂《香格里拉縣發展油橄欖種植及加工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明確提出用5至7年時間,總投資10億元,在虎跳峽鎮、金江鎮、上江鄉、五境鄉、三壩鄉、尼西鄉、東旺鄉等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適宜油橄欖種植的鄉鎮建成10萬畝油橄欖產業基地。為加快項目建設,2015年8月24日,香格里拉市掛牌成立了香格里拉市油橄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市油橄欖辦工作人員多次深入各鄉鎮宣傳動員、摸底調查地塊。2016年3月,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三壩鄉江邊村、麗江市玉龍縣大具鄉參觀學習油橄欖種植技術。2016年7月完成香格里拉市2016年度油橄欖建設項目作業設計說明書并與甘肅隴南田園油橄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供苗協議》及《苗木質量保證書》,并購買優質苗木170449株發放到各適生鄉鎮,無償提供給農戶種植。2016年5月16日,該公司在金江鎮新建村規范化種植158畝油橄欖示范基地,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在項目實施初期,群眾對油橄欖產業認識不到位,推進工作較為滯后。市油橄欖辦聯合各鄉鎮,加強政策宣傳,向群眾講解油橄欖生產技術和扶持政策,鼓勵土地、林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嚴格選定種植區,建立規范適生地,在適生區鄉鎮中,選取面積在50畝-100畝以上連片的地塊種植,鄉鎮或村委會與農戶簽訂《種植協議書》,確保種植面積。強化科技支撐,注重技術培訓和服務,強化種植管理,保障種植成活率。通過基地建設,讓種植戶直觀了解油橄欖產業種植技術和效益,為做大做強油橄欖產業提供技術保障,有效推進了油橄欖基地建設。全市7個鄉鎮2016年推廣種植10186.7畝,其中,虎跳峽鎮447畝、金江鎮2128畝、上江鄉1030畝、五境鄉461畝、三壩鄉3455畝、東旺鄉506.7畝、尼西鄉2159畝,3、4年后見效,每畝收益預計6000元以上。 2017年2月至3月,市油橄欖辦組織各鄉鎮政府、各林場(站)及油橄欖專業技術人員檢查驗收2016年度油橄欖種植情況及種植成活率,經驗收合格面積7897.1畝(虎跳峽鎮447畝、金江鎮935.3畝、上江鄉1030畝、尼西鄉2099畝、東旺鄉506.7畝、三壩鄉2418.1畝、五境鄉461畝)。 村民喜領扶貧種植專項補貼 2017年6月21日,2016年度油橄欖產業項目種植補貼資金發放儀式在香格里拉市尼西林場(站)舉行,尼西鄉幸福、江東、湯滿、新陽4個村油橄欖種植戶、村民代表按手印簽字,領到了林業項目扶貧種植補貼。全鄉種植總面積2159畝,驗收合格的2099畝,補貼資金31萬多元,主要集中在幸福村和江東村,涌現3個種植大戶。 市林業局副局長楊軍向種植戶說,三分種植七分管理,國家政策好,種植有補助,每畝300元(第一年成活每畝補助150元,第二年成活每畝補助100元,第三年驗收合格后補助50元),要珍惜難得的產業發展機遇,利用好國家扶貧政策,讓林業項目資金發揮作用。同時,要踏實勞動,及時修枝澆肥,做好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和采收加工,在青山綠水之間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脫貧致富,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此前2016年7月5日,香格里拉市林業局、油橄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向三壩鄉群眾發放油橄欖苗。三壩鄉水甲村民小組楊志成請來村民一起搬運油橄欖,他說“2015年,我家種植了2000棵油橄欖,土壤好和有點河沙地方成活率高,現在又來領7700棵擴大種植面積。感謝黨委政府及林業等部門幫助我們調整農業結構,免費送給樹苗,發展油橄欖產業,幾年后有望增加收入,實現脫貧。”2017年6月20日,通過農村一卡通,楊志成和其他種植戶領到了油橄欖產業項目種植補貼資金。 據悉,2017年度第一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已到位528萬元,待下一步檢查驗收后支付各鄉鎮種植戶。 相關資料:油橄欖是木犀科木犀欖屬常綠喬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樹種,栽培品種有較高食用價值,含豐富優質食用植物油——橄欖油,為著名亞熱帶果樹和重要經濟林木,居食用植物油產量的第6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國家,廣泛栽培橄欖品種約140種,大致可分為油用、果用、油果兼用、授粉、砧木等5大類。通常情況下,2年苗齡的小樹定植后3年試花試果,6年開始進入盛果期。正常管理下,橄欖樹盛果期可持續百年以上。(張錦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