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格博腳下的雨崩村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神秘的雪山、冰湖、神瀑和古老的村落讓人們流連忘返,雨崩也被人們譽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然而,對于世代生活在這里的村民而言,長期以來的“不通路、不通電”,導致經濟發展落后、生活條件極其艱辛。直到2012年9月,由南方電網公司投入800多萬元建成的雨崩村10千伏電網全面投產通電,這里的村民才徹底告別了“煙熏火燎”的日子。 不久前,記者從西當村順著唯一的人馬驛道進入雨崩村,一路上數著南方電網的電桿走,發現每棵電桿上都明確標注著桿號、海拔、景點介紹等信息。據當地村民介紹,徒步雨崩的游客經常以10棵電桿為一個小目標,數著電桿爬山,數到100棵電桿時就走到了最高處的南宗埡口,當數到155棵電桿時就到了雨崩村口的第一家客棧。 旺登是南方電網云嶺供電所的一名電力工人,負責雨崩村的巡線工作。對他而言,從西當村到雨崩村的這155棵電線桿再熟悉不過了,每個月他都要花費兩天的時間在這條巡線路上走個來回,其中的艱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旺登告訴記者,巡線工作雖然辛苦,但是每當夜幕降臨時看到燈火輝煌的雨崩村,覺得一切都值了。他說:“路旁的電桿不僅能有效避免游客迷路,無形中也為游客注入了前進的動力,155棵電桿不僅為雨崩村的發展傳輸著強大的能量,還成為游客前進的“方向標”和“指南針”,作為南網人我覺得很驕傲。” 通電之后,雨崩迎來了發展最快的五年,有了電力的保障,雨崩的旅游業迅速發展。五年里,村民紛紛開起了客棧,接觸到了新鮮的事物和人,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又回到了故鄉。 說起雨崩村通電前的生活,今年59歲的丁巴吉層說:“通電前,天一黑整個雨崩村一片漆黑,家里照明要靠點燃從山上砍來的松明子,做飯要先燒火,家家戶戶每個月都要上山砍柴、砍松明子。” 如今,丁巴吉層家新建的藏房以一年8萬元的租金租給外地人開客棧,客棧的每個房間里電視、wifi、熱水器等一應俱全。家里各種電器琳瑯滿目,做飯用電飯煲、電磁爐,洗衣服用洗衣機,打麥子和青稞也用上了打麥機,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丁巴吉層告訴記者,電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大大減少了對森林的砍伐破壞。 “雨崩已經不是以前的雨崩了,村里通電后,游客更多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日子越來越紅火!”夕陽西下,丁巴吉層坐在客棧前的木凳上,手中搖動著經筒,笑容滿面的望著遠處的卡瓦格博。(此里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