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鄉:山溝里的“滄海桑田”脫貧攻堅厚植民生獲得感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7-12-14 11:21:59

初冬時節,籠罩在云霧之中的維西縣永春鄉宛如世外桃源,一條條寬敞的柏油路連通萬戶千家,一幢幢靚麗的傈僳民居點綴山間,一個個致富的產業讓萬余群眾脫貧有了盼頭……

永春鄉位于維西縣城東南部,是進入維西的南大門,是香格里拉中藥谷的繁種核心地。永春鄉轄6個村委會104個村民小組,共有居民4153戶15165人。各村位居海拔各異的山間腹地,交通不便與所處地理位置特殊,造成各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經濟落后,無強有力產業支撐,整村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的局面。2016年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051戶,3849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這個省級貧困鄉,短短兩年時間便讓山區群眾行路難、住房難和增收難等貧困痼疾成為歷史?

特色農產業引領

8大產業托起村民脫貧致富夢

永春鄉貧困山區,過去沒有路,群眾想發展生產難上加難;現在路通了,群眾不但視野拓寬了,而且早脫貧、快致富的心也十分迫切。但如何蹚出一條讓貧困山區群眾盡快脫貧致富的路子,成了鄉黨委、政府及村干部們最心焦的事。

“要徹底挖掉我們鄉的窮根,實現“脫貧摘帽,同步小康”目標,首先就要創新扶貧攻堅理念,緊緊“咬”住群眾脫貧致富這個核心不放松,找準貧困群眾致貧“病根”,改變過去傳統的單一發展模式,走多元化抱團發展之路,才能讓全鄉貧困群眾早日脫貧奔小康。”永春鄉黨委書記李忠民說。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站在種植基地里,李忠民向記者介紹鄉里的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為讓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該鄉抓住財政支農資金股權量化改革的契機,引進龍頭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抱團發展“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以“香格里拉永春中藥谷”為標志的“健康事業”、以中華蜂養殖為代表的“甜蜜事業”和以冰葡萄產業為重點的“幸福事業”,建設萬畝中藥材、萬頭土豬、萬羽蛋雞、萬只烏骨羊和千畝稻田養魚、千箱中華蜂、千畝冰葡萄、千畝水果等“四萬四千”八大產業基地,確保增收產業覆蓋到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快貧困群眾脫貧摘帽步伐。

慶福村東山村民小組在加大村民種養業技能培訓的同時,還依托龍頭企業擴大產業發展規模,成立了以黨支部為核心、農戶為主體、龍頭企業為紐帶的巖東種養殖農業合作社,將支農資金、農戶土地和生產資料、勞動力、自有資金等納入合作社,進行資產化股權式量化,實行統一經營管理。去年,該村民小組以訂單農業的方式發展中藥材種植,戶均增收6000多元,入股蛋雞養殖場年分紅13萬元,戶均增收3000多元。

美光村在馬邊海村民小組積極探索“總支+公司+基地+農戶”的股份合作模式,村民每年都能得到土地租金、務工工資、賣肥料和山基土、年底分紅4份收入。去年,全小組22戶村民戶均收入超過1.5萬元,讓貧困群眾足不出戶就實現了增收致富。

在積極調整產業布局的同時,永春鄉與云南省郵政總公司和蜜多瑞公司合作,探索電商扶貧,在“優幫幫”電商平臺上線“慶福黑山羊”,第一次預售了100頭貧困戶山羊;通過淘寶預售中華蜂百花蜜,成功為48戶貧困戶預售70000元的蜂蜜,電商扶貧初見成效。

永春鄉,從一個沒有產業的窮山村到現在漫山遍野掛著“致富果”,這背后,隱藏著太多幫扶干部與老百姓“協同作戰”發展產業的酸甜苦辣。

脫貧不遠走

貧困群眾家門口圓“就業夢”

在永春鄉中藥材基地,到處是村民搶收當歸的繁忙身影,一個個碩大的當歸在黃土地上翻滾出來,村民們忙將當歸裝進袋子里,一袋袋一車車點燃了永春鄉脫貧致富的希望。

“農忙時在田間務農,農閑日在車間務工。”永春鄉拖枝村的黃文燦一邊忙著一邊笑著說。

云南蘭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倉庫里,貧困戶忙著交付藥材、過秤、裝車,一個個臉上滿是笑意。

“明年,還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實現更多的經濟收入。”一大清早,維西縣永春鄉三家村七一社彝族漢子沙玉清就駕駛著農用車到入駐維西縣生物園區的龍頭企業云南蘭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當歸。數著嶄新的1.6萬元人民幣,沙玉清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2016年,蘭草公司發放給沙玉清種苗,并簽訂了購銷合同。一年下來,沙玉清一家嘗到了豐收的喜悅。

蘭草公司總經理楊樹超2007年畢業后入職迪慶日報社。2012年至2013年,到扶貧點擔任新農村指導員,期間共爭取資金13萬余元,幫助維西縣中路鄉拉嘎洛村修建水井、垃圾池等,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2014年4月,他根據省里有關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留職創業的號召,欣然選擇到基層創業。2015年5月,他在維西縣注冊成立云南蘭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回購、農副產品加工和中藥飲片生產等。2015年,該公司收購銷售中藥材達2600多萬元。2016年,公司收購銷售各種中藥材6000多萬元,其中,收購群眾滯銷附子4200多噸。

2017年,在縣委、縣政府牽線搭橋下,公司和永春鄉6個村民小組共同出資400萬元,以集體經濟形式,建立了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40余畝。同年,與永春鄉建立了萬畝中藥材訂單保底回收合同,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確保了中藥材種植的保質增效,解除廣大中藥材種植戶的后顧之憂。今年以來,蘭草公司累計收購中藥材4100多噸,支付收購款2900多萬元。

“日前,公司投資建設的滇西北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中藥材飲片廠已進入產品認證階段,明年3月正式投產。中藥材飲片廠建成后,維西縣出售中藥材初加工產品的歷史將終結,也將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種植中藥材增收脫貧。”

談及未來的發展規劃,楊樹超成竹在胸,眼下他正著手籌備擴大種植基地,推動中藥材種植產業連片發展,做大做強,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在這里,記者看到了永春鄉的老百姓想改變命運的迫切愿望,也看到了該鄉產業發展的勃勃生機。

易地搬遷

打開脫貧攻堅“幸福門”

冬日的午后,河西村民小組70歲村民鄧連春正在自家新修的兩層小洋樓前悠閑地曬著太陽,享受著幸福生活帶來的甜蜜。“以前村里到處都是泥巴路,家里人畜混居,居住環境臟亂差,現在不但家里村里處處都是干干凈凈的。現在黨的政策好,老百姓也富起來了,可惜我老了,要不然還可以大干一場。”鄧連春看著自家寬敞整潔的四合院說。

“以前住在山梁子上,連路都不通,住樓房完全都是奢望!沒想到啊,今天我們能住上這么漂亮的新房,要感謝各級黨委和政府。”慶福村東山村民小組65歲的老黨員李宗煜望著自家兩層樓的新房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作為第一批搬進新居的貧困戶,李宗煜一家開啟了他們的新生活。

從昔日的吃糧靠救濟,住著木楞房或土木結構屋,到今天吃穿不愁、住上“小洋樓”的幸福美好,在永春人的心靈深處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

如今,走進慶福村,處處都能看到美麗鄉村的建設風貌:寬闊整潔的道路,分類垃圾箱和村間公廁等格外惹眼,協調自然的白族、傈僳族農家小院,家家門前貼上了對聯,戶戶樓頂上黨旗迎風飄揚……

“我們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知這是農村發展新趨勢。”鄉長蜂云林介紹說,我們把精準扶貧與特色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幫扶單位、扶貧工作隊和企業等外部力量,激發群眾改變貧困面貌的積極性,凝心聚力打好道路交通、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基本公共服務、“四改一統一”等扶貧攻堅戰,切實改善發展條件,提升人居環境,永春鄉發展條件更加有利。

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鄉實施異地扶貧搬遷點四個,涉及108戶374人;實施就地整組改造、就地安置七個點478戶1660人,切實改善貧困群眾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加強跨部門協調和資金整合機制,抓好交通、農牧、文化、水利、電力等扶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突破永春鄉基礎設施“瓶頸”,2016年以來,進行了通村組道路硬化211.168千米,村內戶外道路硬化近32萬平方米,基本覆蓋全鄉6個建制村。進行了60個村民小組文化活動室建設、完成了38個村民小組安全飲水、完成了3500畝高穩產田改造、六個村衛生室和村委會建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000臺,太陽能路燈1155盞,建設衛生廁所2850戶,啟動1051戶農家菜園建設。完成電網改造35公里、牲畜養殖圈舍改造1950戶。鄉村面貌發生根本改變,為農村群眾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擼起袖子加油干

不等不靠努力脫貧摘帽

“很多貧困地區和貧困村扶而不起、幫而不富、助而不強,與缺乏窮則思變、窮則思勤的奮斗精神十分關聯。從根子上解決‘扶貧要扶人、扶人扶精神’的問題,提升貧困群眾的‘精氣神’,就要激發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對此,李忠民深有感觸。

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以來,維西縣永春鄉出臺并認真落實《黨建與精準扶貧雙推進制度》《農村基層黨組織分類積分管理制度》《村村聯建制度》《發展村集體經濟制度》《各村黨總支、駐村扶貧工作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月會制度》《云南省財政廳黨委與永春鄉黨委聯學聯建制度》《永春鄉整治“四不干”型干部實施意見》等制度。制度創新使永春鄉基層黨建工作增強了內生動力與活力;干部擼起袖子、俯下身子加油干,不斷筑牢戰斗堡壘,困難群眾已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群眾擁有了更多獲得感,也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磅礴力量。

如何激發精準扶貧“內生動力”?李忠民說:“精準扶貧工作千條萬條,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抓好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我們鄉通過筑牢戰斗堡壘,扎實推進“12634”精準扶貧思路,著力提升動態管理的精準度,夯實脫貧攻堅成效,讓貧困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永春鄉黨委書記李忠民介紹說,永春鄉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個中心筑牢戰斗堡壘,堅持問題導向,激發“掛包幫”干部、鄉村兩級干部和群眾內生動力“兩股力量”,打好易地搬遷、基礎設施、增收產業、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素質提升“六大戰役”,全力推動貧困群眾思想觀念、生產方式和生活習俗“三大轉變”,努力實現如期脫貧、和諧穩定、家園秀美、群眾滿意“四個目標”。

這幾天,58歲的的三家村七一組貧困群眾龍武嘎心里特別高興,他今年種植的4畝當歸和附子,可以讓他增收3000元以上。

“再這樣干上幾年,我們家就過上小康生活了。”龍武嘎高興地說。

慶福村村委會副主任李向剛興高采烈地介紹起現在的好日子。去年4月,東山村民小組成立了巖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章程和合作股份收益方案。按照章程和方案,選舉產生了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村里的土地資源全部以戶為單位量化入股,政府財政扶貧資金量化入股,生產什么、怎么生產由合作社組織,農戶按股權進行分配。合作社與蘭草公司簽訂了中藥材生產銷售合同,確保群眾增產增收。去年,帶動東山組群眾以訂單農業模式實現中藥材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在七月份的精準扶貧回頭看動態管理工作中,我們有近870戶建檔立卡戶提出在16年扶貧的基礎上,年人均收入已超3100元,主動提出要正常退出。”李忠民高興地說,這是群眾內生動力充分煥發的寫照。

“近兩年的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激發各族群眾內生動力,轉變群眾觀念,提高素質,增強脫貧本領,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群眾思想觀念有了顯著轉變,群眾生產及生活方式也發生著顯著改變;秀美永春家園建設取得新進展,和諧永春建設取得新成效,群眾滿意程度得到新提高,群眾如期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更足,距離實現“四個目標”越來越近了。”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永春人信心滿滿。 (云南網)

?

責任編輯:實習生 杜海燕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二三区| 老司机福利精品视频|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好好热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第一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