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和泰君)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香格里拉市產業扶貧大會上獲悉,今年,香格里拉市將實施“五大工程”助力脫貧攻堅。 實施“一園”工程,提升產業扶貧質量。每個鄉鎮至少有1個有規模、有看點的種植業產業示范園(點)和1個養殖業產業示范園(點)。示范園以龍頭企業為主導,黨委政府傾斜扶持,群眾參與入股分紅模式推進。每個鄉鎮都要有至少1家以上簽訂協議、對點帶動的龍頭企業作為產業發展支撐。 實施“十家”工程,提升市場化程度。扶持龍頭企業十家以上。對全市農業龍頭企業進行篩選,把實力強、前景好、符合該市產業發展實際的企業確定為龍頭企業,市委、市政府授予“產業扶貧重點龍頭企業”。被確定為重點產業扶貧龍頭企業的,簽定產業扶貧合作協議,明確合作模式和政府扶持的內容,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轉移就業、土地流轉、品牌創建、市場拓展、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扶持。嚴格對“百企幫百村”掛聯企業、就業安置點的考核,嚴格動態管理,對考核后幫扶和安置就業成效突出的市委、市政府予以獎勵,對掛聯不作為或不發揮作用的予以摘牌,年內新增“百企幫百村”掛聯企業、就業安置點各10家以上。積極探索過去政府投入無償扶持龍頭企業向建立滾動基金持續發展轉變的模式,增強龍頭產業扶持的持續性。鼓勵龍頭企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積極開展農特產品監測體系和朔源體系建設,對新取得國家級認證的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取得省級認證的給予5萬元獎勵。 實施“百戶”工程,提升合作化經營。培育和扶持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百戶以上。由市農科局牽頭負責,各鄉鎮黨委政府密切配合,對全市現有合作組織和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篩選,符合條件要求的確定為全市重點扶持對象予以扶持,每個行政村至少要有一個以上重點合作組織或經營主體。各鄉鎮和各行政村根據各自產業發展重點,積極培育和組建新型化、規范化的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生產經營實體。加大集體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在原來扶持各村集體經濟資金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加大對行政村、鄉鎮產業發展滾動基金的支持力度,重點輻射面上和整體上的推進,由鄉鎮黨委政府統籌。繼續扶持每戶貧困戶上限為3000元的種養業資金,扶持貧困戶的產業資金納入產業持續滾動發展資金,不直接兌現到戶,以入股篩選確定的企業、合作社、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形式運作,按照股金進行分紅。 實施“千人”工程,提升服務水平。培養千名產業發展能人、千名產業發展重點戶、千名農民轉移就業、千名技術人員服務到村。根據特色產業發展的要求,對農民進行大規模、有針對性的培訓,培養千名以上產業發展能人,成為壯大特色產業的帶頭人,由鄉鎮黨委政府授予“產業發展帶頭人”。分產業、分區域,選樹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營銷業等產業發展示范戶,每個村民小組至少有一戶以上樣板戶,全市不少于千戶,由鄉鎮黨委政府授予“產業發展重點戶”。按照市場需求和用工企業要求,分類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實現用工一年以上轉移就業千人以上。轉換農業科技部門的職能,把市、鄉農業科技人員、農口各部門干部全部配置到特色產業第一線去,每人定點到一個村,科技人員的報酬與產業的效益掛勾。掛包干部既要包戶脫貧,又是技術服務人員,雙向承包。 實施“十個萬”工程,提升規模效益。把特色規模做大做強,年內蔬菜種植面積超萬畝、藥材種植面積超萬畝、油橄欖種植面積超萬畝、花椒種植面積超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超萬畝、生態林種植面積超萬畝、核桃種植面積超十萬畝,新增以藏香豬為主的生豬養殖超萬頭、以牦牛為主的牛飼養量超萬頭、以尼西雞為主的土雞養殖超十萬羽。通過市場引導、龍頭帶動、農民參與、政策扶持、政府服務,逐步形成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系列化加工、品牌化營銷、一體化經營的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努力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各鄉鎮要結合各自實際,結合“十個萬”工程,突出打造特色產業鄉鎮,如打造尼西土陶、尼西雞之鄉,三壩花椒之鄉,洛吉核桃之鄉,金江烤煙之鄉,五境藥材之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