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清明節即將來臨,清明節是人們以各種方式祭奠先人、緬懷逝者、寄托哀思的重要節日。然而,筆者發現以往每到清明祭祀時節,燒紙焚香祭奠之風盛行,人們多在大家小巷、路口、農田墓地甚至山林焚燒紙制冥品、擺放水果和煙酒、燃放鞭炮,有的甚至干出為已故先人結冥婚的荒唐事。這種不文明、不衛生、不健康的祭掃方式,不僅影響了社會風氣,又嚴重污染環境,還容易引起火災,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議各級政府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不在大街小巷、路口、野外墓地、山林等場所焚燒紙制冥品、燃放鞭炮等,用更加環保、科學的方式改變這種祭拜先人的陋習,采取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種植紀念樹、開家庭追思會等低碳、環保的形式,寄托對已故親人的哀思,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融入現代文明的表達方式。 要教育廣大群眾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多照料親人,多關心老人。老人在世時,多盡孝道,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去后,從儉辦喪、文明祭奠,讓逝者欣慰,讓生者無憾。(高明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