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萍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德欽縣奔子欄鎮玉杰村相繼實施了47個脫貧攻堅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320.885萬元,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玉杰村民自力更生、團結奮斗,更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和掛幫干部的傾情付出。這當中,掛包玉杰村的迪慶州質監局局長莊群能以執著的信念、實干的作風,用心用情書寫著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動故事,被玉杰村民親切地稱為“阿克”。 用心扶貧 一次不落 自“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開展以來,莊群能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政治責任,同村組干部、駐村隊員一道,在雪山牧場、田間地頭、農家院壩與玉杰村群眾交心談心,了解掌握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協助“村三委”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措施推進、維護穩定、基層黨建等工作。特別是在“掛包幫”“轉走訪”、建檔立卡“回頭看”、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中,對于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等程序,莊群能一次也沒有落下,用心用情用力為貧困戶、貧困群眾想辦法、解難題,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有力地推動了玉杰村脫貧攻堅工作。2016年,玉杰村26戶132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達到了貧困戶脫貧標準。 在推進脫貧攻堅實踐中,莊群能十分注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宣傳,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后,莊群能第一時間到玉杰村宣講十九大精神。宣講中,他結合受眾的文化水平、職業習慣,有針對性地結合身邊的具體事例向群眾講述“什么是核心,怎樣擁護核心”,他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比喻為“金色的太陽”,照暖邊疆貧困藏區,讓玉杰村群眾更加感恩黨的光輝政策、感恩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更加堅定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和擁護核心、愛戴核心的行動自覺。 辦培訓 開眼界 促增收 莊群能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民疾苦、訴求。為切實解決玉杰村產業發展薄弱,群眾增收渠道狹窄的問題,他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親力親為,積極想辦法、出實招。2016年以來,他結合玉杰村實際,通過聯系州農科所專家到實地進行產業調研,確定了適宜玉杰種植推廣的農作物,帶領和鼓勵村民改變以往以低經濟效益作物為主的傳統種植方式,共推廣種植藜麥309畝、當歸186畝、木香30畝、波棱瓜20畝,并親自示范種植時土壤、水分要求,薄膜的布局,鋤草的時間,農藥的用量等。很多村民表示,如果是不認識他的人,見到他這樣在田地里耕作,誰能想到他是一個局長。同時,他積極與企業對接聯系,與迪慶藏龍生物公司簽訂訂單,為玉杰群眾種植的經濟作物銷售解決了后顧之憂。玉杰村民形象地把莊群能比喻為“小花牛”,玉杰村土地上的農產品讓群眾腰包鼓起來了。 2018年,莊群能聯系州級農業技術專家、電子商務企業為奔子欄鎮各村總支書記、村主任上培訓課3場,為群眾實地培訓種植技術10期。同時,他還積極幫助奔子欄鎮政府搭建與企業溝通的橋梁,今年組織掐絲唐卡培訓、廚師培訓、挖機培訓等培訓班4期,培訓人數達300多人次,讓貧困群眾掌握了增收致富的技能技術。 心系掛包戶 全力解民憂 玉杰村通多村民小組貧困戶斯那區次是莊群能的掛包戶,斯那區次患有先天性疾病,右腿殘疾,家中還有3個老人1個小孩需要照顧,全家生活全靠丈夫李德光東奔西走打零工艱難維持。起初,李德光經常外出務工,每年務工收入少,家中無勞力進行耕作。莊群能在得知情況后,多次到家中引導李德光就近務工、種植中藥材,既可以照顧妻兒和老人,又可以掙到錢。在他的幫助下,李德光在自家地里種起了藥材,在農閑時節到鎮、村里打零工,經濟收入逐步增加,全家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莊群能時刻將斯那區次的肢體殘疾記在心上,多次帶她到迪慶州醫院進行檢查,并聯系對口幫扶的上海醫療專家為其診斷。2017年,專家告訴斯那區次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她的右腿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恢復正常。但需要去上海的大醫院做手術,費用也要幾十萬。聽到這么一筆天文數字時,斯那區次一家心灰意冷。莊群能明白斯那區次一家人對手術治療并恢復的渴望,也理解他們對高額醫藥費的望而卻步、無能為力,于是他私下與上海醫療專家確定治療方案和時間,并多方奔走幫助斯那區次解決醫療費用。由于斯那區次剛剛產下二胎,不宜手術,莊群能就與醫院和專家聯系,待哺乳期結束后便帶斯那區次到上海做手術。每當提到莊群能,斯那區次一家滿是尊敬和感激,特別是3個老人流著熱淚訴說與莊群能結為親人后的感人故事。斯那區次5歲的大女兒每次見到他,都會第一個跑上去抱著他的大腿說“大爹爹,您來了呀!”,盡顯他們兩家之間的親近。 玉杰村群眾心中的好“阿克”莊群能,用最實的措施推動工作,用最真的情懷貼近群眾,模范踐行著“新時代新作為新擔當”共產黨員使命和要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迪慶精神、詮釋迪慶精神、傳揚迪慶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