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節約土地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革除喪葬禮俗陋習,推進社會文明新風,傳承傳統美德,現向全州廣大群眾發出“推行生態安葬、倡導綠色殯葬”倡議。 一、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節地生態安葬是減輕群眾負擔、移風易俗、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造福當代和子孫后代的必然要求。全州凡在火葬區域內死亡人口,除國家法規另有規定的外,應實行火葬;土葬區死亡人口,應集中安葬。鼓勵土葬改革區群眾死亡后自愿火葬。 二、節約資源、生態安葬。在火葬區,積極倡導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態葬式;倡導以樓、廊、堂、塔、墻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體安葬;倡導已故家庭成員合葬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區,倡導公墓內集中安葬,墓碑小型化或不立碑;倡導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鼓勵和支持少數民族群眾選擇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共建生態文明。 三、厚養薄葬、節儉治喪。百善孝為先。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老人在世時要多關心、多陪伴,勤孝敬、厚贍養。老人逝去后要節儉治喪,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提倡播放哀樂、發放生平等文明簡樸喪葬儀式來告慰先輩,哀悼逝者,自覺抵制迷信低俗活動,做到厚養薄葬、節儉治喪。 四、綠色低碳、文明祭祀。祭掃時,提倡用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經典誦讀、踏青遙祭、家庭追思會等現代祭祀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文化。不在公墓、殯儀館以及林區等禁火區域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拋灑和擺放祭品,污染人居環境,形成安全隱患。 五、率先垂范、黨員帶頭。黨員干部要認真踐行現代殯葬理念,自覺遵守殯葬改革新規定,帶頭低碳祭掃、文明節儉辦喪事,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積極宣傳文明新風,宣傳殯葬改革,監督和制止不文明、不規范的祭祀行為,以實際行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迪慶州文明辦 2018年8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