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武義 今年以來,維西縣保和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創建最美城鎮、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的安排部署,緊密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任務,抓住基層黨組織建設這個關鍵,采取“四個引領、一個突出”的做法創“四美”,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和示范引領作用,又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主要做法 (一)“四個引領”創“四美” 一是以“為民形象”引領群眾創“四美”。基層黨組織班子能力的高低、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鎮黨委做到四個“始終堅持”。首先,始終堅持加強自身建設,建立了集體學習制度,結合各階段重大活動,班子成員每半個月集中學習政策,學習新理論、新知識;建立了農村黨建工作制,形成了副科以上領導掛鉤村為基層黨組織上黨課、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制度,努力提高領導干部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其次,始終堅持選優配強班子。堅持德才兼備,注重群眾公認、實績突出選干部。第三,始終堅持打造過硬隊伍。廣泛開展農村黨員設崗定責和公開承諾活動,給無職黨員壓擔子、亮承諾,扎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真正做到黨員“平時看得出、關鍵時候站得出、講話有人聽、號召有人應、干事有人跟”。第四,始終堅持夯實基層基礎。 二是以發展扶貧產業引領群眾創“四美”。發展扶貧產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讓群眾過上富美日子的前提和基礎。保和鎮形成了“扶貧產業三級負責制”,即鄉掛鉤領導負責掛聯村,村“兩委”成員、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各負責一個村民小組,普通黨員、村民小組長分片負責到戶的工作機制, 按照“公司+基地+建檔立卡戶”的模式建立黨組織引領下的特色產業,實現村有集體經濟、組有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有能人帶動的目標,呈現出“鎮有能人聚集,村有集體經濟,社有專業合作社,戶有產業覆蓋”的良好局面,增加了貧困群眾的收入,確保貧困群眾如期脫貧摘帽。 三是以完善基礎設施引領群眾創“四美”。保和鎮基礎設施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涉及的矛盾糾紛多,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主動帶頭無償讓出耕地,讓出宅基地,義務為孤寡老人和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投工投勞建蓋新房、硬化庭院。在黨員的率先垂范下,保和鎮基礎設施建設又好又快推進。 四是以提升人居環境引領群眾創“四美”。保和鎮黨委、政府結合推進精準脫貧工作,以“建成新村寨、發展新產業、過上新生活、形成新環境、實現新發展”的美麗宜居鄉村為基本遵循,科學規劃,描繪藍圖,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充分調動群眾建設美麗宜居家園的積極性,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廣大農村實現人畜分離、廚衛入戶,統一了外墻風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完善了承載功能,豐富了文化內涵,營造出“看得見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美麗宜居新農村。 (二)“一個突出”創“四美” 一個突出就是為了群眾、發動群眾,突出群眾在創建“四美”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群眾主人翁的作用。一是堅持群眾的事群眾辦,把主體責任放給群眾。保和鎮采取“鎮引導、村管理、組實施、戶參與、人行動”的做法,把創建“四美”的主體責任下放給作為活動主體的村民群眾,讓責任回歸真正的主人。二是堅持群眾的權利群眾使,讓群眾享有充分的自主權,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堅持群眾的利益群眾享,把惠民利益放給群眾。四是堅持群眾的事情依法民主議事決策,發揮群眾自治作用,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把多數群眾的意愿以村規民約的形式固定下來,約束和規范全體村民的行為。五是堅持民主監督,強化群眾自我監督創“四美”。在推進創建“四美”活動中,保和鎮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讓《村規民約》長上鋼牙利齒,在全鎮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二、幾點思考 一是以“為民謀利、和諧發展”為根本和主線,傾聽群眾的呼聲,把握群眾的思想脈搏,把服務群眾與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緊密結合起來,既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新的載體,也為服務群眾創造了平臺。 二是“黨領民辦、群眾自治”工作機制,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教育引導群眾、凝聚民心民力、鞏固基層政權、促進產業升級及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是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讓群眾自治的長效保障機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