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今年以來,維西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以脫皮、脫家、脫休的“三脫”奉獻精神和“5+2”“白加黑”的工作狀態,通過“九抓”打好脫貧攻堅戰,推動脫貧攻堅呈現“四個向好”。即:脫貧基礎條件不斷向好、脫貧效果不斷向好、群眾脫貧意識不斷向好、黨委政府脫貧信心不斷向好。 一是抓投入,促脫貧。維西縣堅持扶貧資金優先保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年度財政涉農資金9.4億元,投入7.4億元。同時,該縣深度貧困地區項目庫2018年—2020年,實施“九大”工程,計劃總投資36.76億元,今年計劃投入10.3517億元,2019年計劃投入15.98億元,2020年計劃投入10.4289億元。 二是抓產業,促脫貧。按照“五個緊跟、三個緊扣”產業扶貧思路,加大招商引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扣緊貧困群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鏈條,培育壯大云南蘭草、偉宏農特、碧羅雪山等本地骨干企業。積極引進國藥集團、華僑城云南文投集團、廣東奧動文化旅游、安徽慶春堂藥業、省農擔公司等大企強企。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64億元,核桃種植面積42.6萬畝,中藥材9.87萬畝,漆樹7萬畝,花椒5萬畝,青刺果2.5萬畝,冰葡萄5600多畝。培養農村致富能手1387人,培育專業合作社387個,發展集體經濟項目204個,覆蓋79個村,帶動建檔立卡8794戶31242人,產業覆蓋率達90%以上。 三是抓就業促脫貧。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0%開展培訓、100%提供就業崗位、50%轉移就業”為目標,緊緊依托上海寶山區、省財政廳、技師學院、南方電網等幫扶力量,積極整合資源,加強宣傳引導,拓寬就業渠道,完成農村勞動力能力素質提升培訓10912人,積極開展“春風行動”“轉移就業百日行動”,組織就業扶貧勞務協作現場招聘會4場,轉移農村勞動力14105人次,其中新增建檔立卡轉移就業3410人,全縣轉移性就業工資收入達7616.7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轉移性就業工資收入達1841.4萬元。 四是抓生態促脫貧。全縣共補助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927.3萬元,輻射建檔立卡10961戶,實現年戶均增收550元;兌現新一輪退耕還林資金2251.947萬元,輻射建檔立卡5298戶19783人,實現年人均增收1138元;在原有生態護林員2777名,年人均補助資金10000元的基礎上,今年又從省級爭取到生態護林員指標1272名,將從本月內開始聘用。 五是抓達標,保安居。圍繞“住房有保障”標準,加快易地搬遷,實施危房改造,開展住房達標行動,讓貧困群眾早日住上安全有保障的好房子。今年,全縣易地搬遷涉及1個進城安置點和2個集鎮安置點,規劃搬遷951戶3518人(其中,建檔立卡689戶2519人)。規劃進城安置875戶3196人(其中,建檔立卡631戶2280人),計劃于 2019年10月前完成建設任務,12月底前實現搬遷入住。規劃集鎮安置76戶322人(其中,建檔立卡58戶239人),涉及康普和葉枝兩個安置點。康普安置點將于2019年10月前完成,12月底前實現搬遷入住。葉枝安置點采取盤活公租房的請示已報經省財政、發改和住建廳同意,將于春節后搬遷入住。另外,全縣2016年易地搬遷共需拆舊958戶,目前完成860戶,拆舊率達90%,剩下98戶正在抓緊推進。今年全縣4類對象危房改造存量3037戶(其中,建檔立卡1747戶),非4類1795戶;目前4類對象危房改造完成1680戶,非4類完成536戶,剩余將于12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通過支持建房材料,充分發動和組織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年內完成13000戶住房達標工程。 六是抓基礎,促脫貧。全縣通村公路硬化率達到100%,但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等原因,需要硬化修復的有308公里,2019年計劃完成104公里,目前已開工30公里,剩下74公里正在做設計預算。通村安防工程共需實施459公里,截至去年底已實施完成260公里;今年已開工建設126公里,將于12月底前完成;剩余73公里正在做設計預算,計劃于2019年4月份完成。今年實施完成4個鄉鎮23個村14697戶56165人安飲工程,進一步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全縣行政村10kV、三相動力覆蓋率達到100%,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9.5%。行政村和已建學校及衛生室,已實現網絡寬帶全覆蓋,在建衛生室和學校待建好后,即可覆蓋網絡寬帶。全縣需新建72個公共服務和活動場所,目前已完工37個,開工21個,將于2019年6月前完成。 七是抓教育,促脫貧。持續開展直過民族普通話培訓,發放貧困大學生政府資助金近100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雙農子女資助全覆蓋。目前,全縣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初中輟學生有9人,無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不存在因貧輟學現象。通過送教上門、隨班就讀和送特校上學等方式解決了193名殘疾適齡兒童就學問題。 八是抓衛生,促脫貧。截至目前,全縣建檔立卡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參保率達100%。醫院收費系統與醫保系統實現完全對接,公立醫療機構及民營醫院實行建檔立卡住院“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即時結算,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規范轉診轉療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90%以上。共組建73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簽約服務全覆蓋。除縣人民醫院外,新增州慈仁醫院為大病集中救治定點醫院。全縣9類15種大病患者266人,7類9種大病患者22人,救治率達100%。同時,積極開展大病摸底篩查,在昆華醫院和中國紅十字會的支持幫助下,分2批次對全縣10000多名在校學生進行了先心病篩查,篩查出符合手術條件的18人,其中建檔立卡7人,正在江蘇進行治療。另外,安排“栓心留人”經費81萬元,積極推動54名優秀醫務人員服務基層。啟動縣級專家每月下基層開展診療活動,已組織40名縣級醫療專家開展診療4次,極大方便了群眾看病,降低了看病成本。與紅會醫院、云大醫院、大理州人民醫院、麗江市人民醫院和迪慶州人民醫院簽訂醫聯體建設協議,強化了“雙向轉診”工作,促進了醫技人才培養。縣人民醫院與各鄉鎮衛生院簽訂了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協議。全縣村衛生室未達標需新建的有46個,基本完成主體工程;需改擴建的有14個,基本完成。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通過低保專項清理整治,農村低保與扶貧政策實現有效銜接,3532戶11142名建檔立卡群眾享受了社會保障兜底。 九是抓黨建,促脫貧。不斷強化黨建引領,扛實脫貧責任,努力以“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的作風和韌勁,積極營造了全縣上下抓扶貧、促攻堅、奔小康的濃厚氛圍。堅持以全省基層黨建鞏固年為契機,抓牢做實“兩學一做” “雙建雙推”“領頭雁培養”“萬民黨員進黨校”“千堂黨課進基層”“擁護核心·心向北京”“三村七進一行動”等主題活動和黨建工程,啟動藏區黨建“紅旗工程”,深入推進“掛鉤聯建”“聯學聯建”“企地聯建”,持續深化“三培養”工程,強化農村“三帶型”黨員示范帶動,不斷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提質增效,嚴肅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切實以基層黨組織的有效運轉和作用發揮,推進了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加大扶貧領域督查巡查和執紀問責力度,嚴肅開展“不說不干、只說不干、干不徹底、不干亂說”“四不干”型單位和干部不良作風專項整治,積極推行“駿馬獎”“蝸牛獎”評比,始終以嚴的作風、嚴的要求、嚴的督查,形成了扶貧人人有責、人人關注、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堅定了“如期脫貧關鍵在人”的信心和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