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余麗芹) 去年,維西縣葉枝鎮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貫穿于精準扶貧全過程,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特色產業、特色旅游、素質培訓取得新成效。 特色產業實現新發展。2018年,該鎮布局種植中藥材13個品種,種植面積達5643.6畝,比2017年度種植面積增加了1471.3畝,增長率為35.2%。新增丹參、羌活、白術、藜麥、油牡丹種植總計947.1畝,已基本實現掌握當歸、木香、丹參育苗,天麻人工授粉種植和羊肚菌人工種植技術。截至2018年末,核桃種植面積達11305.8畝,水果種植面積達471.1畝,無公害優質香米種植推廣近300畝,實施稻田養魚產業1235畝,養蜂2093箱,藥材雞存欄1900只,養殖業實現年出欄3200余頭(匹、只),巴丁村藥材基地天麻人工授粉育苗及試種已成功,種植已初具規模。2018年,全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44006 畝,糧食產量達到799萬公斤,特色產業穩步提升。 特色旅游實現新增收。去年,該鎮進一步加大對同樂山寨旅游項目的開發,挖掘傈僳族特色飲食文化,讓更多的游客品嘗傈僳族綠色生態飲食,打造葉枝旅游飲食文化品牌。全力推出以農家樂休閑度假、茶馬古道、同樂山寨、王氏土司衙署為一體的神秘之旅精品路線,打造傈僳族特色文化之鄉。努力將葉枝打造為瀾滄江沿線的旅游核心區、游客集散地,為旅游業成為葉枝的支柱產業奠定基礎。2018年,接待境內外旅客7000人次。 能力素質培訓實現新起色。加強科技宣傳及培訓力度,以黨委、政府+農業科技干部+村總支+科技示范戶帶動廣大農戶的模式,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30戶,撰寫《魔芋規范化高產栽培技術》等資料,推廣大小春農作物及部分果樹病蟲害防治方法,發放技術資料到戶,培訓到人。利用“科普月”“科普周”的科普宣傳活動現場培訓8次,參加人數1400多人次,各種技術咨詢3000多人次,發放科技資料3300多份,提高種植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