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織“社保網” 脫貧有保障 ——香格里拉市人社扶貧工作紀實 黃曉麗 /文 和泰君 /圖 2016年來,香格里拉市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積極落實社會保障、健康扶貧醫保傾斜政策,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貧困人口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授人以漁” 轉移就業促脫貧 “萬貫家財不如薄技在身,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提供就業機會,我會在大城市學習先進的思想和技術,希望將來回到家鄉也能更好地發展。”即將前往長三角地區就業的青年李春林說。 香格里拉市高度重視農村勞務輸出工作,把外出就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積極為外出務工人員搭建平臺,2018年,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467人,跨省勞務輸出3665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67人,創業帶動就業700人。 依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機構及職業學院,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因地制宜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創業等各類技術培訓。2016年至今,累計培訓勞動力27168人次,完成建檔立卡戶勞動力培訓11113人次,實現對建檔立卡戶勞動力100%開展培訓。 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機制,挖掘全市民族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2016年至今,累計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25012人次,貧困勞動力人均年勞務收入達9000元以上,依托就業服務機構和基層平臺及時收集發布用工信息,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春風行動”、勞動力轉移“百日行動”、巡回招聘等系列活動,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0%推薦就業崗位。 開發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且有就業愿望的大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家庭貧困勞動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貧困勞動力80人。 “兜底一批” 政策傾斜保脫貧 制定脫貧攻堅《第一個“百日會戰”政策性兜底保障工作養老保障方案》,由政府為符合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代繳養老保險。2016年,代繳13908人270.36萬元;2017年,代繳12274人238.27萬元;2018年,代繳11260人213.6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符合條件人員100%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重大疾病就像 “攔路虎”,橫亙在貧困人員與小康夢想之間。香格里拉市落實各項醫保政策,減輕患者墊資壓力, 提高其醫保受益水平,減少因病致貧返貧。 市內全部定點醫療機構實行“一站式”即時結報,在市醫保局設立專門窗口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兜底保障的“一站式”審核、結算,既方便參保群眾,又提高醫保結算效率。 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全面落實基本醫保住院傾斜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鄉鎮衛生院住院醫療費不設起付線,合規醫療費全額納入報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符合分級診療、按照轉診轉院規范住院的,在現有報銷比例的基礎上提高5%(即:鄉級95%、縣(市)級85%、州級和州內民營醫療機構75%、州外65%)。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單人單次住院政策范圍內(含門診特殊病)報銷比例不低于70%,達不到70%的采取由基本醫療保險二次報銷,超過基本醫療保險限額的部分由大病保險補足到70%。 落實大病保險傾斜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保險的起付線降低50%,即2500元,大病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提高50%,即22.5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政策范圍內單次個人自付醫療費累計超過2500元以上的,大病保險按不同比例報銷,2500元以上1萬元以下(含1萬元)部分,報銷比例為70%;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含3萬元)部分,報銷比例為75%;3萬元以上6萬元以下(含6萬元)部分,報銷比例為80%;6萬元以上的部分,報銷比例為90%。 建立醫療費用兜底保障機制。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后,符合轉診轉院規范住院治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不到90%和個人年度支付符合轉診轉院規范的醫療費用仍然超過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省財政按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人均6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不足部分由市政府統籌資金配套進行兜底保障。 2017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參加城鄉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31543人,實際參保標識31543人,參保率為100%。2018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參加城鄉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18460人,實際參保標識18460人,參保率為100%。 “送政策”“送培訓”“送崗位”,實現貧困人口“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脫貧攻堅戰, 關鍵是要攻克最后“堡壘”,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在脫貧攻堅的壓軸環節中,香格里拉市攻堅克難,通過轉移就業、社會救助、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確保兜住貧困底,順利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