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堅挖出長條優質山藥。 李雪珍等村民在基地點籽育苗。 近日,記者深入維西縣保和鎮拉河柱村老鴉樹村民小組,隨處可見村民在田間忙碌的身影,駐村工作隊員也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一起播種今年第一撥種苗。 自維西縣啟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保和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維西縣“五個緊跟”“三個緊扣”產業發展思路,結合區域優勢和條件,搞好產業選擇、農民培訓、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產銷對接等工作,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老鴉樹村民小組農戶李玉芳家有7畝多地,多年來種植玉米、土豆等傳統農作物,經濟效益不高,又缺乏資金和技術,一直找不到脫貧門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鎮黨委政府、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李玉芳將7畝多地改種蔬菜,還建了5個蔬菜大棚,2018年收入達到6萬多元。 “得到精準扶貧政策扶持,我家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蔬菜產業,掙錢比過去多了,日子比以前好了。”正在大棚里挖百合的李玉芳說。 保和鎮落實“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戰略,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產業,成為貧困戶增收的主要渠道。目前,老鴉樹村民小組露天蔬菜種植面積達420畝,有蔬菜大棚186個,種植蔬菜63個品種,實現畝均純收入8000元以上。 “點籽的時候,留點間距,有利于出苗,同時幼苗生長可以有充足的養分。”在老鴉樹村民小組的露天蔬菜種植基地,駐村工作隊隊長和繼泉正在指導村民進行山藥點籽育苗。他說:“過去,老鴉樹農戶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停留在自給自足上,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們通過走訪調研,認為老鴉樹離城區較近、交通便利,具有發展蔬菜產業的條件。經過努力,老鴉樹蔬菜基地初具規模,種植的蔬菜已在維西縣城占有20%的市場份額,村民收入也從種1畝玉米只有幾百元到現在種1畝蔬菜達5000元,產業發展為老鴉樹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此過程中,老鴉樹村民小組以露天無公害蔬菜種植為重點,積極動員一些懂農業、有技術的蔬菜種植農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村里多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科技素質,增強品牌意識,幫助貧困群眾就地創業、自主脫貧。 村民李雪珍說:“我家種了1畝山藥,一部分批發,一部分自己賣,加上種植的其它蔬菜收入,去年收入4萬多元。” 村民李正堅有多年種植蔬菜的經驗和技術,他積極參與露天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和打造老鴉樹蔬菜品牌,自家種植了6畝多的蔬菜,收入明顯提高,去年還蓋了一棟小洋樓。 “我家種有山藥、大蔥、小白菜、百合等10多個品種的蔬菜,一種賣完又賣另一種,只要不懶、管理好,錢還是賺得來的,種菜比種包谷強多了。” 李正堅如是說。 近年來,保和鎮黨委政府把“菜籃子”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自然資源優勢,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放大特色優勢、優化區域布局、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高蔬菜種植科技含量,讓“菜籃子”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推進“菜籃子”工程成為助農增收的重要產業。 保和鎮黨委書記蔡武義說:“保和鎮將緊緊圍繞群眾增收這一目標,今年計劃在原有1800畝蔬菜種植基礎上,再推進1000畝蔬菜基地建設,促進保和鎮群眾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