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年4月1日轉入第二個“百日專項行動”以來,維西縣按照“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人居環境,加快易地搬遷項目建設進度,確保達到脫貧標準”的總要求,全縣各族干部群眾齊心聚力,到6月30日已基本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為確保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現行扶貧標準。截至6月30日,共下達產業發展資金18286.1萬元,全縣共完成種養殖第一批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投資9644.582萬元;建檔立卡勞動力務工就業人數共計9127人,涉及7422戶;共聘用護林員6146人,其中:生態護林員5279 人, 公益林管護員651人,天保工程護林員216人,涉及建檔立卡戶5497戶,戶均能實現增收5031.47元。通過各項扶貧政策、項目、資金對建檔立卡戶全覆蓋,貧困戶至少享有1項幫扶措施并取得實效,因重殘、重病等特殊情況需政策兜底的特殊家庭外,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均能達到3800元以上。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享受低保人數4420戶12675人,非建檔立卡戶中享受低保人數3247戶9325人;截至6月30日,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人數為16890人,已100%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連日來,各級部門嚴格落實遍訪工作要求,緊扣貧困人口退出標準,按照“兩清四個一”工作要求,開展了遍訪全覆蓋工作。通過排查,全縣建檔立卡戶主食米糧均有保障,衣服能夠自行購買,日常有換洗衣服,沒有“兩不愁”尚未解決的農戶。 全縣59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主要解決水源枯竭、水池管網老化,供水工程受自然災害破壞不能正常供水等問題,工程已進入建設階段。全縣73個行政村400個村民小組,21959戶82362人(貧困戶5521戶19854人)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水質提升工程,到7月底預計完成50%超濾膜設備安裝調試。 今年全縣住房保障納入項目庫16019戶,截至6月30日,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及住房達標建設14887戶。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3個安置點,可于今年9月30日全面竣工,10月30日全部實現搬遷入住。 在基本醫療方面,各鄉(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符合條件的享受醫療救助。對符合23類29種大病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分類、分批進行救治,共有患者306人,已救治301人,救治率達98.36%。義務教育方面,截至6月30日,通過各鄉(鎮)集中勸返,流失在校外學生已基本返校,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下階段,全縣將繼續加大力度,查缺補漏,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要求各級各部門繼續抓好產業組織化覆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確保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發展產業和實現就業是穩定收入的重要渠道,要通過落實產業就業扶貧措施,實現一戶一產業全覆蓋,符合條件的至少一人就業,確保至今年9月30日全縣所有農戶人均純收入達到3800元以上。同時要求縣產業指揮部要加快推進項目庫中種養殖項目落地見效,確保全年產業計劃投資全面完成。利用項目庫中期調整的機會,在“短、平、快”項目上調整謀劃,重點考慮食用菌、蔬菜、晚秋作物種植,肉兔、土雞、生豬養殖等產業。要組織農業科技人員主動服務一線、指導一線,在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確保產業有序推進,保證投入產出良性循環。要督促各鄉(鎮)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充分調動和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協會作用,注重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健全產業帶貧“按勞取酬”“優先優酬”的幫扶政策和機制,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度,實現群眾參與勞動并獲得收入,杜絕簡單給錢給物或無條件送股分紅的幫扶方式,造成政策“懸崖效益”;對扶貧資金入股農業企業和合作社,應將企業合作社資產進行抵押,最大限度確保資金安全。同時,要求縣人社局組織就近就業務工,針對收入難以達標的群體,積極對接縣內龍頭企業、大型水電站、餐飲酒店、公路建設等用工單位,充分挖掘縣內務工崗位,做到有勞力的建檔立卡戶家庭至少有一個勞動力穩定就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