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西縣巴迪鄉下轄61個村民小組,2010戶7547人,境內居住著以傈僳族、藏族、納西族為主的6個少數民族。多年來,該鄉各族群眾共生共榮、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同心澆灌民族團結花。 企地(村企)聯建推動跨越發展。2016年7月,烏弄龍·里底水電站黨委與巴迪鄉黨委共同啟動村企結對聯建工作以來,雙方不斷深化聯建內涵,通過持續實施新農村建設“百千萬工程”,逐步實現水電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5年來,累計投入704萬元,協同推進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鼓勵失地農民就近創業和務工600多人次,促進水電移民安居樂業,穩步致富,各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四村一校一戶”聯出和諧新家園。姑布村民小組移民搬遷戶主要以藏族、傈僳族、納西族為主,移民大多數信奉藏傳佛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原住居民主要以納西族為主,多數信奉藏傳佛教。為使移民與原住居民和諧相處,該村在全鄉“村村聯建”基礎上,探索提出“四村一校一戶”聯建方案,及時化解移民與原住居民之間的矛盾。從移民入住至今,該村保持無群體性事件和零上訪記錄的良好局面。 結合“四級為民服務體系”建設工作,聯建各方還開展服務共辦便民服務,有效整合移民區的衛生、教育等優勢資源。真樸村委會為距鄉政府較遠的結義村委會、羅義村委會的移民提供服務共辦點,每周固定時間安排一名村委會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目前,“村村聯合衛生室”已經建成。 促進多民族文化融合發展。多年來,巴迪鄉以滿足移民安置點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根本,抓住移民安置點各民族文化多元共存、群眾姻親往來頻繁等特點,組織不同民族的群眾共同開展節日共慶、政策聯宣、群團共建等活動,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化解相互間的間隙,促進共同繁榮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