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余麗芹) 今年以來,維西縣醫院普外科在幫扶醫療專家指導下,開展了“雙套管引流技術應用于術后腸漏病人的治療、腹腔鏡下小腸穿孔修補術、五孔法腹腔鏡下膽囊聯合闌尾切除術”等技術,惠及廣大患者,得到贊譽。 去年底,新一批上海市醫療支援隊、曲靖市醫療支援隊和省委組織部派駐的呼吸科、普通外科、兒科、精神科、中醫科、骨科、口腔科、婦產科醫療幫扶專家來到維西縣醫院開展服務工作。工作中,幫扶醫療專家換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力發揮現有的醫療設備,創新開展新技術,盡可能地減輕患者的病痛和經濟負擔,讓健康扶貧政策惠澤患者群眾。 患者李某就是受惠患者之一。李某,男,23歲,大學剛畢業,去年年底,因“反復便血1年余”,到維西縣醫院普外科就診,被診斷為乙狀結腸惡性腫瘤,已行常規乙狀結腸癌根治術后第9天,出現了切口脂肪液化,換藥時給予敞開切口引流,于第二天再次換藥時發現切口部位滲出較多,并有黃色糞便溢出。考慮術后腸漏,全科醫生一度進入緊張狀態,內心出現了慌亂,若處理不當,會導致病人傾家蕩產甚至病人死亡的后果。此時,正值來自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療支援專家孫德云主治醫師入科的第二天,孫醫生立刻仔細查看病人全身狀況,詳細研究病歷,提出對病人進行雙套管引流的建議,經過多次討論分析會診后,全科醫生同意進行雙套管引流技術,但維西縣醫院內從未開展過該項技術,沒有可使用的引流裝置。孫醫生在科室主任及護理人員的協調下,在創外科、麻醉科借用相關引流管,手工制作了雙套管,當天,順利將雙套管置入,并借機培訓科室醫護如何使用中心負壓引流及沖洗,經過20天的引流及營養支持,李某不僅腸漏愈合好了,且腹部切口恢復良好。 在孫德云等幫扶專家的指導幫助下,普外科為14歲的小腸挫傷致破裂穿孔患者蜂某實施腹腔鏡下小腸穿孔修補術,并給予腹腔清洗術,術后12天,病人完全恢復飲食,康復出院,且腹部幾乎不留疤痕,充分發揮了腹腔鏡下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為44歲的雀某實施了五孔法腹腔鏡下膽囊聯合闌尾切除術,術后第一天病人即可下床活動,術后第五天病人康復出院,充分顯示了腹腔鏡下手術不僅創傷小,還可利用共同的幾個小孔聯合做不同部位臟器手術的優勢,真正做到治病創傷小,康復快,病人回家早。 目前,維西縣人民醫院在上海、昆明、曲靖專家的幫扶指導下,醫療技術得到不斷提高,各項診療流程也逐步規范,維西群眾在縣域內即可享受到專家的優質醫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