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 看全文↓↓↓ 春到納帕海,海拔3200多米的高原之上,藍天白云相伴,皚皚雪峰倒映在湖水之中,候鳥“閑庭信步”,構成了獨特的高原濕地自然景觀。 “納帕海是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一片美麗的高原濕地,藏語意為‘森林背后的湖泊’。”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副局長余建軍對記者說。地勢較低的納帕海匯集了中甸高原上的眾多河流,通過西北部多個落水洞匯流進入金沙江支流,是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典型的季節性湖沼濕地。雨季湖面開闊,旱季則形成大面積淺水沼澤和草甸。獨特的環境和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物種,也為沿橫斷山區南遷北徙的候鳥提供了舒適的越冬棲息地。 1984年,納帕海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它是香格里拉的城市“綠肺”,也是人與鳥共同的美麗家園。不過,納帕海周邊有15個村民小組,群眾半農半牧的生產生活方式、城市快速發展以及旅游活動頻繁都給納帕海保護帶來了壓力。 要保護好納帕海,必須人退湖進,減少對濕地侵擾。為嚴格落實保護措施,2016年起,管護局開展社區共管,聘請村民直接參與濕地保護,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累計投入三期資金共3600萬元,覆蓋納帕海周邊的15個村民小組、705戶,同時拆除圍欄、搬遷馬場,恢復退化濕地1萬畝。 住在納帕海周邊的村民拉茸丹增一家,每年耕地和生態補償有3萬元收入,還被聘為管護人員,“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沒受影響”。 恢復的濕地成為越來越多候鳥的家園。截至目前,納帕海共記錄鳥類194種,黑頸鶴從1984年的61只增長至320只,黑鸛遷徙數量2020年達416只,納帕海也成為國內黑鸛種群最大、最集中、最為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 “人退只是第一步。”迪慶州生態環境局香格里拉分局副局長和國富表示,由于納帕海距離香格里拉城區不到10公里,要推動納帕海高水平保護,還得摒棄“就湖治湖”思維。 一個更長遠的方案已經開始實施。和國富介紹,未來三年(2022年至2024年)香格里拉市將加快實施納帕海流域綜合保護治理,謀劃并推進納帕海流域美麗河湖建設、納帕海田園綜合體、城市基礎設施完善3大項目,力爭納帕海流域河湖水質基本達到Ⅲ類水質目標,在流域構建起高原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努力實現從“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