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探索“酒莊經濟”利益聯結的實踐案例 金沙江和瀾滄江的兩江干熱河谷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的黃金地帶。德欽縣因高原釀酒葡萄種植歷史悠久并不斷培育葡萄產業發展壯大,被認定為云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伴隨著當前持續推動葡萄產業經濟向酒莊經濟轉型升級,雪山佳釀不斷演繹著紫色浪漫,葡萄藤串起了多方受益“致富果”,實現農民、企業、政府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獨特資源引來金鳳筑巢。德欽縣具有海拔高、緯度低、日照長、雨水少、溫差大、濕度小、無污染的特點,成為種植釀酒葡萄的理想沃土,至今還保存著純正的法國“玫瑰密”葡萄名品,更有赤霞珠、西拉、美樂、霞多麗等世界名釀葡萄品種,擁有規模化優質葡萄種植基地7個、有機綠色產品認證面積3996.31畝。獨特的資源,征服了許多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和葡萄酒大師,吸引酩悅軒尼詩、香格里拉、梅里冰酒、融生永恒等高端葡萄酒企業入駐,建成了霄嶺、藏漢、圣達、山江、茨卓等7個精品酒莊,注冊葡萄酒商標企業24家。目前,全縣規范葡萄種植面積14057畝、年產量4711噸、工業年產值1.5億元,輻射6個鄉鎮19個村。從事葡萄種植農戶近3100戶、占全縣農業戶籍的24.2%,種植戶最高收入13萬元,人均收入3500元,占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同時,由于葡萄酒莊經濟的興起,為保障原料的平穩供給,規避訂單農業因市場行情帶來的原料價格劇烈波動、數量時而不足、時而過剩的矛盾,酒莊以長期租賃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2878畝,畝均每年支付租金2300元。“流轉土地收租金”,有效解決“農村資源閑置問題”,讓農村資源變資產,以前的荒山廢坡成為了如今的“綠色銀行”;同時也解決了企業“原材料平穩供給難的問題”,從而使香格里拉酒業等公司先后榮獲“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放心酒工程·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 優質原料成就精品佳釀。聚焦“打造世界一流高原葡萄酒莊集群”的發展目標,出臺《德欽縣葡萄產業發展規劃》,在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上下功夫,規范基地建設,加大葡萄種植基地的提質改造和企業流轉。各酒莊業主加大科技投入,創建國家級“星創空間”創新平臺和院士專家工作站、基層專家工作站,參與制定《葡萄酒生態原產地評審規范》國家標準,發布全國首個單一葡萄園標準,著力規范高原釀酒葡萄的種植標準、提升質量等級,德欽縣被中國酒業協會評為“最美產區”,榮獲“云南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稱號。在土地流轉的葡萄莊園內,就地就近聘用農村勞動力進行葡萄種植或車間務工,勞務費畝均年收入2400元。“基地務工領現金”,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方便老百姓就近培訓打工,按日結算工資增加收入;同時也解決了企業“原材料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通過統一培訓、規范操作、標準管理,極大提升了原材料的質量和數量,有效杜絕了訂單農業存在的原料生產只求數量、不重質量的問題,憑借“優質、精品”的原料供應,在“第十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中,典藏干紅、西拉干紅、生態珍藏干紅榮獲金獎,美樂干紅榮獲銀獎,在“國際領袖產區葡萄酒質量大賽”中,梅里冰酒榮獲金獎和特別獎。 文旅體驗催熱酒莊經濟。堅持“小酒莊、大產業、精品化”發展思路,打造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現代葡萄酒莊園,走“酒文融合”和“酒旅融合”發展模式,提升高原葡萄酒文化價值和品牌形象,形成空間融通、內涵延伸、功能互補的特色酒莊經濟。多數酒莊實行會員制消費,提供高端客房、體驗藏族文化、品評高原佳釀、欣賞冰雪美景,文旅融合的沉浸式體驗,不斷演繹出雪山佳釀的“紫色”浪漫。中國葡萄酒頂尖水平“三劍客”中的“敖云”“圣域”兩款高端品牌酒莊酒均出自德欽,“敖云”成為唯一一款在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的中國葡萄酒(世界葡萄酒最高級別交易會),更是在2021年度中國精品葡萄酒大賽中摘下魁首,“圣域”葡萄酒在2022年世界葡萄酒大賽中榮獲銅獎。隨著高原葡萄酒莊園經濟熱潮的不斷繁榮,當地青年人和大學畢業生超過200人進入到酒莊務工就業,有些大學生已經成長為公司的管理人員。“員工服務有薪金”,有效解決“年輕人就業難的問題”,讓當地年輕人招聘進入企業參與經營或服務,長期穩定就業按月領取工資;同時也解決了企業“員工長期不穩定的問題”,杜絕了企業頻繁招聘和培訓新員工的情形,確保了企業經營的長期穩定。 在“酒莊經濟”的發展引領下,當地農民與企業的利益聯結更為緊密,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基地務工領現金、員工服務有薪金,收入顯著提升。同時,企業有了平穩的原料供應,實現了生產的規范標準、用工的長期穩定、經營的提質增效。葡萄釀酒產業已經成為德欽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產業支撐。(州委政研室和州鄉村振興局供稿) |